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机制保障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从甘肃省中高职贯通现状入手, 详细阐述了中高职贯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政府积极推动、高职专业主导、中职基础配合、一体化培养、专业共建”的贯通对策,也提出了貫通专业质量评估和建立贯通激励机制等促进贯通的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培养机制;一体化培养;专业共建
  中高职贯通主要以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制度、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教材、教学过程等作为贯通的切入点[1]。目前中高贯通只停留在招生的层面上,其他贯通工作进展比较缓慢。中高职贯通的的落脚点应该在于培养机制的保障上,核心就是培养机制的改革。只有在培养机制上理顺了,才能真正做到中高职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实现有机的统一,才能确保中高职是思路一致的、全面的、自然的贯通,而不只是在某些点上的、人为设计的贯通[2]。
  一、中高职贯通的现状
  (一)中职学校发展不平衡,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难以对接
  许多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一是办学形式比较灵活,呈现多样化。有普高班、企业订单班和普通职业班,有的甚至还有高考补习班,普高倾向比较严重,职业教育水平总体不高。二是各中职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和开设的课程不一样,或不完全一样。
  (二)高职院校在中高职贯通中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对中高贯通积极性并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普遍对招生工作比较重视,但对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资源共享等贯通环节做的还不够深入,联系不够紧密。二是有些中高职院校之间虽然建立了贯通班(转段班),双方也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但中职和高职并没有认真去履行培养方案。三是对已成班的贯通班,高职院校出于教学成本的考虑,不想或者无力为这些学生制定“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原因分析
  (一)中高职学校对贯通培养没有正确认识
  目前,中高职院校对贯通培养的动因问题没认识清楚或深刻。中职学校认为贯通有利于招生,只要能引来生源,最后送到高职院校,那他们就成功了,但对于高职,短期效应是解决招生,但从近几年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情况看,单招学生无论实际基础或实践技能都很差,许多专业由于人数少,没法成班,所以和普高班在一起上课,造成了上课难,严重制约着就业。
  (二)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制约了中高职贯通
  通过招生宣传途径了解,省内许多县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低,教师老化严重、短缺,比例不合理,实训条件比较欠缺,有许多专业无法开办,开办的专业也与企业要求脱节。
  (三)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力度不够
  我国的中职与高职归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导致中高职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统筹,这不利于中高职的有效贯通。对接的双方只是停留在招生层面的对接,没有实现深层次的对接和教学资源共享。
  三、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机制保障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对中高贯通做制度的顶层设计及政策上的支持
  要将对接的中高职院校深度融合,需要对中高贯通的管理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建立良好的对接机制和课程贯通标准,规定对接中高职院校各自权利和义务,强力推动对接的中高职院校专业对接,加强监督和检查,实施奖惩。形成“政府积极推动、高职主导、中职基础配合,一体化培养、专业共建”的对接机制。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中高职学校的资金投入,确保硬件设施对中高职贯通的保障。
  (二)必须建立健全合作办学的组织机构,完善其运行机制
  目前中高职贯通是一种松散的、甚至是一些点上的、人为设计的贯通。所以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贯通,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成立中高贯通办公室,全权组织协调中高贯通事宜,推动对接院校实现专业课程等的对接和资源共享等深度融合。同时,贯通的院校之间也必须健全合作办学的组织机构,完善其运行机制。
  (三)高职主导专业建设,中职基础配合
  教育主管部门应明文规定高职院校主导对接专业的建设,对中高职对接的专业进行一体化设计,中高职专业区分教学,各有侧重点,中职侧重专业技能训练,做好基础课程的配合,高职院校负责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高端技术技能训练。从行政上可保障协议对接院校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建设。
  (四)私人订制,成建制培养
  为克服各学校生源的零散性,在签订中高贯通协议的中职学校中,建立订单班。即中职招生时单独成班,毕业时成建制班输送,可有效避免高职院校因为生源来源多样性导致的课程不一致问题,为制定对接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打下良好基础。在实习和就业方面也采用私人订制模式,与用人单位协商,按照需求,成班培养。
  (五)加强贯通学校联盟互动,双方共建专业
  通过行政的力量,从制度层面对贯通学校进行刚性约束,促进双方共建专业。同时加强贯通学校联盟互动,补齐短板。如高职院校可派师资力量加强中职教学,也可在高职院校开办专业培训班,培训中职教师。也可定期举办优质课示范讲座,邀请对接的中职教师交流,共建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六)定期对中高贯通专业进行质量评估
  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应参照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五年一次教学评估的做法,制定专业评估体系,细化对接专业建设的评估指标,成立质量评估专业委员会,每三年一个周期对贯通的专业进行教学评估,找出联盟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等级评定,对贯通的联盟学校传导压力,促进对接专业的建设,提高联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七)建立中高贯通激励机制
  为推动中高贯通,在制定奖惩措施时,可将招生数量和升学率作为杠杆进行控制,中高职贯通专业质量评估好的学校联盟,可放大中高贯通人数配额,不好的学校联盟,减少中职学校对接学生数量配额,从制度上就可以激励对接联盟学校搞好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教发[2012]9号.
  [2]匡瑛.中高职课程衔接需要一体化制度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2-12-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4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