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境 乐境 亲境 思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成为信息探索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思想,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与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情境教学”,力图在实践操作层面上,通过构“美”境、设“乐”境、求“亲”境、创“思”境、布“动”境,以“实际生活”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做、在乐中思、在乐中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一开始学生还是对它充满向往的。但如果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那么很快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小学生的眼中会变为冰冷的机器、枯燥的理论和烦琐的操作,兴趣的种子还没来得及发芽,便已腐烂化为尘土。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围绕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倡愉快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做、在乐中思、在乐中知。
  一、 构“美”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在农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因为资源的相对短缺,而且农村的孩子们相对接触信息技术的产品较少,这就让电脑成为他们心里的“新玩意”,接触的时候兴趣会相对较大。怎样才能激发学生们主动去学习去练习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中的美,通过情境演绎,使儿童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进一步强化儿童对信息技术美的感受,激发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情趣。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培育创新的土壤,让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下面以《设置幻灯片的放映》为课题,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片断一
  我在执教《创建第一张幻灯片》一课时,先是点击课件,展示出一大片碧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鲜花;上面有蓝天,天上白云朵朵;鸟儿在空中飞翔,彩蝶在花间轻舞……
  把学生从无声中就带入了美丽的环境中去了,吸引他们的眼球,此时我播放了古筝《春韵》一下子又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旋律中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美不美?生:好美啊,我们仿佛看到了春天。
  师:你们看,我还可以在这幅图片上添加美丽的彩色文字“春天来了”。(师操作)
  师:这就是我的第一张幻灯片,大家想不想学?生:想!……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去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往往对美的或新奇的东西总会投以更多的关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展示美的图片、美的文字、美的动画、美的版式以及播放美的音乐等,创建出美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能身心愉悦、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
  二、 设“乐”境,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贯穿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为。”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得有激情,有动力,一定得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片断二
  我在上《幻灯片的放映设置》时,先以那张“春天来了”的幻灯片的景物作为背景制作一个课件。上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師:同学们,美丽的景色使我们小朋友们的心情也不错。这不?这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小丽(课件展示出小丽高兴地跳着出来)和他的同学们约好在这集中一下,商量如何度过这个星期天,(展示出他的同学高兴地跑来)(小狗与小牛也高兴地蹦着出来了)
  在整个图面上出现一派快乐的景象。创设情境:快乐的一天。
  同学们都安静下来在仔细地观察动画。
  我抓住了机会,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小女孩高兴地跳着出来的。生2:我看到了太阳是高兴地笑着跑出来的。生3:我看到了小狗与小牛也是开心地跑着出来的。……
  师:那你们感觉他们开心吗?生:开心。我们也很想过这样开心的周末。
  师:那我们今天就和小丽他们一起来渡过这个快乐的日子。想知道电脑是怎么样让他们这样开心地出来的吗?生:想。……
  (师生操作)
  怎样使学生“乐学”?情境教学能使学生“乐学”。情境教学在贯注“乐学”思想方面是独领风骚的。它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教学情境,是学生乐于学习之“境”。在这个“境”中,既有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感知形象,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又展现了学习的智力背景,鼓舞学生自动求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置了一个快乐的情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他们都还要怎么“让他们这样开心地出来”“让他们怎样出来”的急切心情耐心听我讲解,在我的示范操作下,他们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关的任务操作。并且非常期待着下面课堂的学习。
  三、 求“亲”境,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
  契诃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关怀的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将有助于教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老师在学生的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教师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触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使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情境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的组织和参与活动,以及其间更多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点燃智慧的火花。
  片断三
  在这一关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化险为夷”这个教学情境。
  师: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小丽他们商量着想去海底世界玩,但他们刚出家门就遇到了红灯,请你仔细观察,他们哪些做法是有问题?   生仔细观看。
  生1:他们不能和车子同时横过马路,这样很危险,会出车祸得。生2:他们没有走斑马线。生3:他们没有看红、绿灯……
  师: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助他们呀,你们说好吗?生:好。
  先个人尝试操作,再小组合作完成。再让学生展示完成。
  因为这一堂课面对是县城的学生,如此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的教学情境,怎能不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呢?熟悉的生活背景不仅调节了课堂气氛,还调整了课堂的教学节奏,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这哪里像是上课?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孩子间的日常谈话。这哪里有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在孩子们的心里,就像是与大姐姐在交流。而且是主动帮助别人。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主地投入探究中去呢?
  四、 创“思”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向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学习材料,或者将计算机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课本通常注重知识逻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趣味性。我们应根据儿童特点把教材内容活化趣化,为学生创设出“趣”境,让学生在趣中思考。
  片断四
  我给他们设置这样的作业情境:给他们展示一张图片,静态的图片。上面有小白兔,有黑夜、月亮、星星,还有一棵大树,还有嫦娥姐姐等。先让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先来编一个与这幅图有关的故事。没想到他们一下就能讲出很美的故事出来。
  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编的:在一个非常美的夜晚,星星眨着眼睛和月亮阿姨说着话了,月亮阿姨非常兴奋,不时跳跳。小白兔从一棵大树上摘下了一大筐的红苹果,并和嫦娥姐姐一起手拉手飞向了月亮……
  然后我就抓住了这机会,让学生从他的故事描述中把学过的动画做出来……
  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非常有想象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动画的设置。
  从学生那高涨的情绪下的欢声笑语中,我读懂了内在的含义:“他们喜欢这樣的情境!”。新鲜、有趣的情境导入使学生情知交融,课堂妙趣横生。所以,整堂课中,学生的情绪是激昂的,探究的过程是自主的,学生的思维也从始而终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
  五、 布“动”境,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升华
  现代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师角色必须从过去的执教者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扬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新知的材料,布设“动”境,促使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动耳,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并培养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动手实践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指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感受“当家作主”的同时,使教学目标在自主实践中进一步升华。
  片断五
  师:通过同学们的帮助,小丽他们终于到达海底世界。那就让我们先到海底世界看看动物们吧。
  课件展示各种海洋动物出场的动作。
  生观察。
  师:你们喜欢他们吗?生:喜欢。师:你们想不想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让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和你想象的方式一样)动起来?生:想。师:那我们先来说说他们各自是怎么动起来的?生1:小鱼是慢慢游过来的。生2:小河马是走出来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设计真不错,那我们现在开始咱们的行动。
  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地去完成他们的设计与操作实践。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同样,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只要给学生一个支点(情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能制作出你想象不到的作品。课堂只要给学生机会,学生创造性的想法就会层出不穷,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强烈愿望。而且使教学相长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吴亚群.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
  [2]《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谢晓静.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中小学电教,2018.
  [4]吴开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福建电脑,2018.
  作者简介:
  汪爱仙,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一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