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也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通过观察当代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可以发现,一方面初中生对教材的阅读兴趣不高,另一方面课外阅读量也比较少。电视、游戏等牵扯了初中生很大的精力,即使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很多也是质量比较低劣、单纯追求刺激情节的网络小说。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初中生课内外阅读的引导,从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充分发掘课内外阅读的潜力,创建出拥有良好氛围的“书香班级”。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指导;策略
   积极有效的阅读可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起丰富的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思维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真正扭转初中生在阅读上的不足,提升其阅读兴趣是第一位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开发出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利用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在阅读内容上,应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把课内外阅读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在阅读中产生学习兴趣
   想要提升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单纯依靠教师的宣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自发产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比听从教师的“命令”要长效得多。从阅读中获得的精神享受,既可以来自于书籍本身,也可以来自阅读时所处的环境。所以,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尽量贴近他们生活和兴趣的阅读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对教学空间进行力所能及的改造,营造出能够让他们产生阅读欲望、沉浸到书籍中的环境,从内、外两方面双管齐下地促成他们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室中开辟了“班级读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丰富的选择。在挑选书籍时,教师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即课外书目与教材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视为教材内容的延伸与发散;与初中生的心理性格特征和学习水平相符,尽量避免过于晦涩、严肃的内容;适当听取学生意见,由学生提出一定比例的书目,按照班级投票结果及教师对书籍的判断充实课外书目。在以上几点做到位后,可以发现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了明显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读得越多越喜欢读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阅读中积累基础知识
   初中生具备阅读兴趣后,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究竟是“图个新鲜”还是“读有所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阅读的教学效果。换句话说,课堂阅读教学如果流于形式,学生搞不清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不了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刻感情,那寄希望于课外阅读发挥出巨大的效果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促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积累起能够指导自主阅读的丰富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并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再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升课堂阅读学习效果。
   例如,在课堂上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通过详细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鲁迅抒情散文作品的一些普遍性特点,比如语言简练、生动传神,乍看起来朴素无华,实际上却寄托着真切而深厚的感情,需要细细揣摩。比如这篇课文,虽然塾师的形象较为老派、迂腐,但鲁迅并不是在批判塾师,反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眷恋。而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包括《朝花夕拾》,这些课堂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对他们的课外阅读产生了良好的指导作用,而阅读《朝花夕拾》又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再遇到鲁迅作品时,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三、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运用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能够进行灵活顺畅的应用。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也需要落实到应用中,检验并巩固阅读教学效果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一般来说,通过培养阅读兴趣和积累基础知识,初中生的语言运用不会遇到太大的障碍,但仍然需要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运用机会。在语言运用练习方式的选择上,可以尽量加入更多的互动因素,并把口头表达练习与写作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尽可能地放大阅读教学的作用。
   例如,教师平时开展比较多的阅读应用活动包括读书笔记展示交流、阅读体会心得交流、朗诵比赛、故事会、制作手抄报等。针对阅读《朝花夕拾》,教师主要采用了朗诵比赛和读书笔记展示。在朗诵比赛中,学生的语气抑扬顿挫,感情充沛真实,可以看出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而且与作者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共鸣。在读书笔记中,学生有比较明显的模仿鲁迅写作手法的痕迹,但是因为时代不同、学生语文水平有待提高等因素,在运用上不尽合理,教师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四、在阅读中提升审美水平
   通过长期有效的课内外阅读,学生慢慢学会分辨文学作品之间的优劣;而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运用练习,他们可以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练习成果进行判斷。达到以上这两点,就说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水平。下一步,应该适时加入更多的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的角色从阅读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传播者,激发他们大量并深入阅读经典书目的动力,让他们从阅读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豪感、成就感和认同感,自发地进一步提升自身审美水平。
   例如,教师组织了课外书目推荐会,每名学生都要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散文集,而且要提出推荐理由,数量不限。在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推荐会上大家提出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徐志摩散文集》等,甚至还有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推荐了《善良丰富高贵》。大家在推荐的同时普遍给出了推荐理由,可以看出学生是经过精挑细选和大量思考的,普遍认识到了自己推荐作品的美感,而且能够从整体上对作品的优点给出大致说明。推荐会最后进行了投票,得票最多的学生获得了由班费购买的精美图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五、在阅读中发展语文思维
   简单来说,语文思维是对文章、语句、词语的赏析思维方式。即学生遇到一个好的词语、语句和文章时,首先能够知道其好与不好,然后能够进行具体评析,说出其中的一、二、三。如果说审美水平决定了学生能否从整体上评判某部作品的好与坏,具备语文思维则能够让他们条理分明地指出作品好在哪里、坏在何处。初中生尚处在思维发展期,他们对文字好在哪里一般可以产生自己的看法,但有时很难表达清楚。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他们思维的引导,帮助他们掌握捋顺自身思路的方法,从而能够条分缕析地表达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例如,在刚进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发现学生对文章好坏的判断主要依靠直觉,思考既不深入,也不系统,更不全面。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及课外阅读指导,如上文提到的对鲁迅抒情散文的分析,学生开始掌握基本的文章分析方法。在阅读体会心得交流会上,有学生针对《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整体感受上文章令人觉得亲切,主要原因在于真实,因为作者虽然对阿长充满感激,但是并没有避讳谈及阿长的缺点,与自己对一些长辈的看法很接近。一名初中生在课外阅读中能有这样比较深入的思考是难能可贵的,证明阅读教学的确发挥了作用。
   六、在阅读中理解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特例。对于中华文明为何可以传承不断,学界普遍认为是得益于中国独一无二的汉字和由汉字所组成的数不清的书籍。就是因为这些传承至今的汉字和汉字书籍,现代人在理解古人时才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古代中国在当代中国人的眼里才能是灵动和鲜活的。所以,阅读既是一项技能,又是一座桥梁,可以加深学生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理解,迸发出浓厚的民族自尊心与家国情怀,陶冶道德情操,而这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课外书目推荐会后,很多学生对《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徐志摩散文集》都进行了阅读。有学生表示,这些作品都是优秀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在写作手法上又各具特色,中国文字的魅力真是不可思议,同样的字在不同人的笔下能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此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在字词的使用规范上与现在有着些许的不同,但是现代读者不仅能读懂,甚至还能充分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分辨出其中的區别,充分体现出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之处。学生内心本来就有类似的感觉,经过教师的引导变得更加清晰了。
   综上所述,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审视,阅读教学起着难以替代的关键性作用。但观察当代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却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初中生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期,是培养其阅读习惯、教会其阅读方法的最佳时间。一本好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其中具体的语文知识,还能够照亮他们的人生方向,帮助他们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目标。希望广大同仁能够重视起初中生的精神生活,加强阅读教学的力度,努力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玉清.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课程改革[C],2018:2.
   [2]罗丽君.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索[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课程改革[C],2018:2.
   [3]卢红梅.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A].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8:3.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