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学科阅读的校本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全学科阅读”旨在打破传统观念,让各个学科在阅读方面找到契合点,选取不同学科的视角,发现最优的阅读内容,探索恰当的阅读形式,从而触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质。“全学科阅读”是南京市芳草园小学践行多年的一项校本实践,旨在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让不同学科在阅读方面找到落脚点,然后根据其各自的学科特质,给出明确的阅读导向,从而让学生的阅读生活得到滋养。
  【关键词】全学科阅读;触点;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2-0048-03
  【作者简介】耿姗姗,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210000)副校长,一级教师。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能够找到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方面,提出的区别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适用于各学段课内的阅读教学,也对课外阅读有着量化的标准。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的重要作用,但也催生了这样一个固有观念,即引导学生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细想之下,这种观念并不全面,就像文学类的读物,它固然重要,但也仅在图书分类法中占一项分类;虽然语文学科对引导学生阅读有着重要影响,但它不能取代其他学科在这一方面的独特地位。对此,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下简称“芳小”)在“全学科阅读”领域,展开了丰富的校本实践,旨在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让不同学科在阅读方面找到落脚点,然后根据学科特质,给出明确的阅读导向,让学生的阅读生活得到滋养。
   一、“全学科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一)“全学科阅读”的内涵
   “全学科阅读”指的是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能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找到契合点,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找到最优的阅读内容,探寻最恰当的阅读形式,再推荐给学生,使学生获得阅读视野的拓展、阅读品质的提升。
   (二)“全学科阅读”的特征
   全体学科的共同参与。在“全学科阅读”的视阈下,阅读应成为小学阶段各门学科的一个共同关注点。各学科从各自的专业视角,采用各具特色的形式,为学生展现阅读的不同侧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态。
   阅读品类的全面涵盖。在固有的认知层面,学生读物的推荐都是由语文学科完成。受制于学科领域的局限,语文学科的读物推荐,多以文学类文本为主。然而,除了文学类文本,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还有更多的书籍适合学生研读。在“全学科阅读”的视阈下,这些品类丰富的文本在学生面前就有了各自适宜的展现平台,有了不同学科的课堂引领。
   育人功能的全面激活。我们开展素质教育,要培養的不是片面发展的个体,而是全面的、完整的人。为此,各门学科需通力合作。“全学科阅读”强调各门学科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守土有责,强调不同学科借助各自专业的学科背景、独特的学科眼光、系统的学科构架,把各种品类的好书,从书海中遴选出来,纳入学生视野,体现出学科之间的紧密配合。
   二、“全学科阅读”的探索实践
   (一)阅读氛围的全力营造
   1.全体教师的倾情付出。
   芳小各学科的教师努力找准时机,为课堂引入阅读的活水。我们能够看到《笠翁对韵》在数学课上的惊艳出场,加对减,乘对除,加减对乘除;规对矩,圆对方,椭圆对长方;“1”非质与合,“0”异正和负……原本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科,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找到了富有学科属性的阅读方式。这样的匠心独运,是教师的创新,是学生的幸福;这样的细心与用心,不仅发生在校园,还能延伸到课后。芳小“六年多读一百本”的微信公众号,在校儿童阅读推广中心的倾力打造之下,已经开通近四年。全学科教师推送的高品质音频文稿,让公众号尽显各门学科的多元魅力。
   2.学校层面的从容管理。
   上述的丝丝缕缕,勾勒出芳小教师的行动轨迹。过程中,学校既没有鼓动式的宣传,也没有强制性的规定。但我们留心观察,让偶然的发生被看见;我们用心呵护,让一个偶然对另一个偶然发出无声的召唤。所以,一切的发展都是顺其自然地生长。
   (二)学校本土的传统课程
   1.系列的发展见证校本课程的力量。
   经过多年的校本实践,芳小已经形成了多套成熟的校本教材,如语文《幸福的种子》、数学《心灵手巧能豆豆》、英语《快乐童年》等。在如今全面普及统编版教材的背景下,升级改版后的《幸福的种子》,保留了原来文集的特色,并在每一篇选文后,增添了“乐学小卡片”和“互动小课堂”两个版块,以更好地契合新教材所强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乐学小卡片”版块是对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常识的补充;“互动小课堂”版块则以模拟师生问答的形式,就选文中最具探究价值的部分,进行课堂原景的再现,助力学生的深度思考。
   数学校本教材已从《能豆豆走天下》升级为《心灵手巧能豆豆》。曾经的《能豆豆走天下》以“能豆豆周游世界”为情节载体,在旅途中融入了诸多数学元素——货币兑换、购物打折、行李称重、计时登机……带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的《心灵手巧能豆豆》则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中完成数学实验,让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2.乡土的元素放大校本课程的特色。
   学校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深受金陵历史文化底蕴的滋养。如何在编撰校本教材、设计校本课程时,合理融入乡土文化,是芳小在建构校本课程时的重要考量。英语校本教材《快乐童年》着眼于芳小学生鲜活的日常,用英语讲述“快乐童年”。其内容编排,充分放大了南京的乡土元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从夫子庙玩到红山动物园,从雨花石聊到云锦,从中华文化到西方文明。校本的文化载体、南京的文化形态、世界的文化视野,让孩子们的阅读中西交融。    (三)学科平台的触点课程
   1.语文学科——以文字为触点。
   芳小语文学科常年实施“漂流书”计划,儿童阅读推广中心为各年级精选阅读书目,并且按照班级人数,每月定期将书籍漂流到各个班级。每个月,班级之间互相交换的不仅仅是书本,还有共享的阅读经验。与“漂流书”计划相配套的,则是每个月各班语文教师开设的针对当月漂流书的阅读指导课。
   2.数学学科——以生活为触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学好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数学和他们的生活建立连接。故事情节丰富的绘本,无疑是最佳的载体。数学绘本《巨人的拼布被》,把图形概念的巩固放在互相帮助的温情故事当中,放在解决问题的生活情境之中。学生通过理性的思维探索、感性的阅读体会,以生活为触点,感受到舌尖上的数学、服饰里的数学、货币中的数学、投资中的数学。
   3.英语学科——以短剧为触点。
   英语学科作为非母语学科,缺乏情境交际的语言环境,学生需要在特定的短剧中模拟相关情境,从而完成言语实践。在师生精心创编的英语短剧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熟悉的身影,如“爱丽丝”“冰雪女王”“小王子”和“彼得兔”等,这些人物从文学、电影背景中走上短剧舞台。学生用稚嫩的英语交谈、表演,台下更多的学生沉浸其中。跟着剧情的走向,学生被感染着,也对我们用心镶嵌进剧情发展中的英文读物留下了深刻印象。
   4.音乐学科——以声音为触点。
   从巴赫、肖邦到海顿,从莫扎特、李斯特到舒伯特,这些伟大音乐家留下的传世杰作,在芳小的音乐课上,学生都能够一一领略。在音乐课上,时常能够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提问——“老师,创作这些乐曲的音乐家们是谁?他们究竟走过了怎样的人生?”这时,正是《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十大音乐家》伴着美妙音乐登场的最好时机。音乐老师会用精选的、连续的钢琴弹奏,让这些醉人的乐曲流淌进学生心田。空气中流淌的节奏和旋律,都在触發学科阅读的开启。通过专业的设计,教师用学科独有的方式,播下音乐的种子,培育学生“全学科阅读”的优雅姿态。
   5.美术学科——以画面为触点。
   芳小的美术课上,学生跟着教师亲身体验印象派大师莫奈笔下光与影的游戏。当学生们仔细观察《睡莲》的时候,美术课本上百十来字的画家简介,已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除了莫奈的生卒年、代表作,学生还渴望了解更多。这时,《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正是学生迫切需要的。在这本书中,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莫奈和他的印象派,还能够溯流而上,领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雕塑,追慕遥远的文艺复兴。
   6.科学学科——以实验为触点。
   科学课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一个个神奇精彩的实验。通过简单的翻折,能让巨幅报纸在手心稳稳站立;制造平常的相遇,就能让水、油和玻璃棒,呈现上与下、隐与现、愈合与断裂的奇妙变化。科学课上,教师用生活中最易寻得的素材开启实验,就能带给学生巨大的冲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