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寻低学段儿童同伴信赖关系的“密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佐藤学教授说:“低学段儿童与教师产生一对一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同伴关系的基础。”可见,在低学段的学共体课堂,教师除了要与儿童建立亲密关系外,还有一个高挑战任务,是构建同伴间的亲密关系。10月29日,克什克腾旗黄建初名师工作室文科二组成员齐聚经棚镇中心完小进行第一期课例研究,张雪老师确立的研究主题是“在伙伴互助中构建信赖关系”,作为观察员,我有了机会到课堂中去探寻同伴信赖关系建立的“密码”。
  ◇课堂观察概述◇
  低学段儿童的合作是两两的同伴关系。我选择的焦点学生是男女生一组的。从这组学生带的学情调查单上,我知道男生叫邢xx,女生叫任xx,两个人是彼此信赖的。事实真的如此吗?这需要我的观察来验证。
  在一堂《狐假虎威》课程教学中,整堂课主要围绕六次同伴合作组织学习活动。依据“在伙伴互助中构建信赖关系”的研究主题,我决定把观察焦点放在这组同伴的“合作”上。张老师也留足了合作学习的时间,让我有机会观察到他们在互助中的信赖体现“蛛丝马迹”。
  第一次合作:同伴互助指导书写生字。任同学写完便将小脸凑过去看同伴的:“我看你写的?这个地方改一下会更好,再写试试!”看他改完,笑着夸赞道:“这次好看了!”评价的时候,任同学又主动给同伴画上笑脸,邢同学也微笑着给同伴画上笑脸。他动作很快,还有点儿腼腆,但那微微一笑却不失真诚,多么单纯而美好的画面,多么至纯至真的友谊。此刻,我被这一幕温暖了。
  第二次合作:课文1~5段用什么语气读?说出理由。任、邢两位同学交流2分钟达成共识:第1段用肯定语气,第2段用疑问语气,第3段用重音,第4段用感叹语气,第5段用肯定语气。接着两个人用确定好的语气朗读,任同学还能够提出质疑:“为什么用疑问的语气?为什么老虎一愣?”两个人小声地交流着。
  第三次合作:展示朗读。老师叫到他俩展示朗读,读完后同学们开始评价,“任xx,你把感叹号的语气读出来了!”“任xx,你读得很有感情!”“任xx,你的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任同学积极回应着,脸上却莫名有点儿红,怎么了?是因别人的赞美而兴奋吗?还是有其他原因?我心里嘀咕着,突然一惊,找到了答案。我把目光转向男孩,只见他侧着身体、支着耳朵,正聆听大家的评论呢,眼睛里满是期待!这时,任同学看向自己的同伴,给他使个眼色,并用手轻轻拽他的衣角,示意他坐下。邢同学感受到同伴给予的力量,只见他一改先前懒散的坐姿,挺起胸,端起课本,乖巧的姿势明显跟先前是两个不同的版本!
  第四次合作:朗读2~5段,一人读狐狸的话,一人读老虎和旁白。任、邢两位同学快速地朗读一遍,并立刻坐好。等大家都读完,老师要求加上动作,全班评比最佳搭档。于是,他俩又合作一遍,这一遍没带动作,待第二组表演时,他俩却在下面带着动作练得十分开心,仿佛台上表演的是他们。
  第五次合作:同伴分工合作朗读6~9段。两个人轻松完成。
  第六次合作:我会编。邢同学变得更加积极,他说狐狸准备好美味佳肴邀請老虎去吃,老虎不信,要求狐狸一起去,结果老虎和狐狸共享了美食,成了好朋友。他讲得很流利,也很生动,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接着,任同学也进行了分享,结果还是老虎和狐狸成了好朋友。
  任、邢两位同学的六次“合作”都让我感受到同伴间的信赖关系已经确立,这种关系是温暖而向上的。它让我联想到佐藤学教授描述的那种“恋人之间也难有的亲密伙伴关系”。如果在低学段,教师就构建起这种亲密的同伴关系,它将为学共体课堂高学段四人的协同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观察后的反思◇
  在学共体领域中,低段(1~2年级)两两合作关系的建立一直是薄弱点。在张老师的课堂做观察员,使我深深感受到对于低学段儿童同伴关系建立的重要性。低学段儿童同伴信赖关系建立的“密码”在哪里?结合课堂观察,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两两结对伙伴信赖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最好的老师不一定具有最多的知识,而是能够最有效地让他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最好。张老师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她是班主任并教语文课。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千差万别,家庭背景也大相径庭,而且这个班有52人,班额很大。这样的一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是很容易出现佐藤学教授所说的“爆米花”式讨论的,但是通过课堂上的观察,我发现两两结对的同伴是懂得互相尊重和帮助的。当同伴发言时,他们贴着小脸儿彼此倾听;当同伴走神时,他们巧妙地提醒或暗示;当同伴合作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困惑,并获得帮助,这样亲密伙伴关系的构建是教师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的“最集中体现”。
  (二)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帮助
  教师的语言、行为和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在小组中的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力。根据研究的主题更需要教师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帮助,张老师针对研究主题的评价语对同伴关系的构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小耳朵真好使!”“你俩配合得真好!”“一个读,另一个做书架,这是多么默契的伙伴呀!”“你俩共同努力完成了任务,为你的好伙伴点赞!”等等。学生的头饰不合适,教师帮着调整,学生评价时抢着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没有听清任务时,教师温馨提示,这有效促进了同伴信赖关系的构建。
  (三)教师平日里多与学生沟通
  建构和谐、信赖的伙伴关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儿童的行为容易出现反复,所以教师平日里要反复、持续地渗透和沟通,帮助学生建立一些关于伙伴的概念。如:
  *你的伙伴可以是同桌、同学或老师,这些人与你一起学习、成长;
  *伙伴有困难你尽力帮助,你有困难也可以向伙伴求助;
  *经常和你的伙伴一起分享,你的每一天都会开开心心;
  *经常夸奖你的伙伴,伙伴有错时,要有礼貌地向他提出;
  *我们就是一个家,你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家。
  (四)设计符合学科本质的挑战性问题
  低学段儿童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尽力创造同伴多次合作的学习机会,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观课后我也在思考,两两合作的学习机会似乎照顾了全体,全班52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但是缺少有挑战难度的合作学习。本节课围绕六次“合作”展开的互助学习活动,都是低起点的,孩子很轻松就能完成。教师没有设计出符合学科本质的挑战性问题,学生虽然在合作,但还是没有真正“合作”,深度学习并没有发生。即使到最后“我会编”的环节,孩子也未产生交流的兴趣和冲动,甚至很多孩子编的结尾都是老虎和狐狸成了好朋友,这样的结果值得反思。教师给《狐假虎威》赋予了过多的情感内涵,把教师对故事的解读强加于孩子,让孩子把老虎和狐狸变成朋友,这是不符合低学段儿童认知的。如何让深度学习在每天的常态课里发生,需要教师在学科本质上再下功夫,尤其是必须具备对儿童的认知,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科本质的挑战性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