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每一个生命都是鲜活的、独立的个体,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但是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或残害他人的事件屡屡出现,为我们敲响了“生命教育”的警钟。教育部开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渗透“生命教育”,利用“生命教育”文本,让小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有效运用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命教育;内涵;有效运用
   在现行的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人生态度,促进健全人格生成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文本比重逐渐增加,教材编制上的改变充分说明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比如,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安全地玩》、《生命最宝贵》、《生命多么可贵》、《地球,生命的摇篮》、《慧眼看交通》、《烟酒有危险毒品更危害》等内容,均属于“生命教育”文本,那么如何更好的运用“生命教育”文本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呢?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走出这一困境,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基于生命的教育,一方面包含了生命中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为了生命的教育,因此在“生命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达到让学生认识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学会保护自身与他人生命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生命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会生命管理中成为“我自己”,挖掘出生命的潜能,能够让自我生命在学习、生活、社会中焕发光彩。
   “生命教育”具备以下几点特征:其一,个体性。生命教育是针对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而每个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身心发展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生命教育中需要教师注重个体对待,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给予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其二,完整性。生命教育中的个体是完整的,教师在生命教育中不能将完整生命分割为某一部分进行训练,正如体育训练中需要人的四肢共同协调作用,才能凸显出最大的价值,因此在生命教育中需要注重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共同发展。其三,过程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校园生活空间有限,而人生的生命过程是漫长的,生命教育若是僅仅局限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难以达到持久性的教育,因此生命教育应关注生命的全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影响学生的生命全过程。其四,人文性。生命教育关注生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因此在满足物质生命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追求生命的更高层次意义、价值、信仰。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命教育”文本有效运用的案例
   以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为例,对“生命教育”文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方法进行以下分析:
   (一)确定教学目标
   《生命最宝贵》文本中主要讲述了人的生命只有以此,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并且通过“生命来之不易”与“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两个部分,渗透了生命的意义,目的在于通过本课学习让小学生树立珍视生命的意识。结合《生命最宝贵》的文本内容以及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有助于“生命教育”文本的有效运用,为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具体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小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以及父母在抚养自己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更加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认清生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内容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实例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调动生活经验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处,了解生活中珍视生命的行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的不可逆转性,一旦失去生命便不可能重来,生命的不可替代性,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同样重要,树立安全意识与正确的生命观。
   (二)优化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生命
   情境教学法是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且被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中,在《生命最宝贵》的课堂导入环节中运用多媒体情境导入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通过更加直接的情境观察,思考生命的来之不易。对此,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当我未出生时”的小视频,通过视频观察小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宝宝未出生前,妈妈的孕吐反应、行动困难,爸爸的小心紧张,初步感受到生命诞生的过程,初步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并且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学习渴望。
   2.模仿感受,感知生命的来之不易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有限、生活经验匮乏,想要让小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妈妈孕育生命的辛苦,并不能真正的触动小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直观思维特点,组织模仿体验活动,让小学生将自己的书包背在胸前,书包重量至少要有3公斤,模仿妈妈怀孕时的样子,坚持5分钟,使小学生在模拟中切实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让母亲孕育生命的坚信更加直观,给小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3.案例讲解,学会珍视生命
   给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时间,通过自主阅读学生了解到莫莫的故事,教师提出问题“莫莫在成长的过程中做过哪些危险的事情”、“读完莫莫的故事后,你有何感受?”、“你小的时候身体好吗?是否经常生病?做过哪些危险的事情?”,通过案例的阅读与思考,引领小学生反思自己是否做过不珍惜生命的事情,以案例故事给予小学生以启发,促进小学生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课本以外的名人故事,如选取“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将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并且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也失明了,会怎样?想象一下,若人类全部失去了视力,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两个案例让小学生对于“生命”有了深刻的理解,树立珍视生命的意识。
   4.课堂小结,升华生命教育价值
   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应进一步深化渗透“生命教育”的价值,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小学生在课堂学习内容的回顾与反思中学会尊重生命、对生命负责。我们的生命都是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生命是珍贵的,因此不要因为好奇心而去做危险的事情,也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珍视生命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辛苦付出的一种回报。
   5.作业布置,在活动中实践保护生命
   虽然小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已经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但是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基础上,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命教育”文本走进生活、践行于实际,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课后作业,如组织4~6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课后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活动前写下安全注意事项,在游戏后对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步骤,以培养小学生在生活游戏中时时注意安全的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文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远离危险,形成安全意识以及正确的生命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53-54
   [2]张皓.生命化教育视阈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10):31-32
   [3]董丽玲.新课程背景下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3(09):74-75
   [4]吴煜姗,高德胜.见真,见善,见美——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J].中小学德育,2017(08):124-126
   [5]唐涛,刘灿.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养成教育浅见[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66-67
  (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江苏 南通 2265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0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