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及其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我效能感即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对自己拥有处理某一方面任务能力的状况,所持有的判断和信念。本文将浅谈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发展、含义维度、作用、影响因素,对自我效能的测量方法进行探讨,并列举一些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此理论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提出及发展
  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他强调人的认知对学习和行为调节的影响,其中期待作为重要的认知变量在行为决策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将期待分为两种: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即有了此行为便有该结果的预期;而人们对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某一特定行为的估计被称为效果预期,即能否维持某一行为,并最终达成预计目标的估计。这种估计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德国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认为个体处于不同情形,面对来自不同领域的挑战,总是存在一种一般性的自信心水平,这就是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基于此,许多国外研究者进行了研究, 希望能在实验中测得个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但实验结果更多的说明,所测得的是个体的自尊水平而已[1](郭桂萍,2006)。
  20世纪80年代末,集体效能即集体成员对集体所拥有的能力的判断,及对集体是否能共同完成布置的任务的判断[2](王建侠,2007)由班杜拉提出。
  二、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维度
  自我效能感源于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维持及表现进行的估计,是人对自我能力的知觉,并不等同于个体能力本身的高低,它是个体的主观判断,并不是客观事实,因此是可以被改变、被影响的。
  另外,自我效能感具有幅度、强度及延展度。幅度即个人对任务本身难易程度的判断;强度是个人对自身能力能够完成任务的自信水平;延展度是自我效能感本身的延展程度,如个体在某一领域的自我效能感高能否让个体在相关领域也有较高程度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幅度广的个体偏向树立更高层次的目标,而幅度较窄的个体会避免高难度任务;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面对困难会积极寻找克服的方法,而自我效能感薄弱会使个体自信心缺失;在延展度方面的差异影响个体的跨领域发展的范围,延展度高的个体在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程度的可叠加的自我效能,能帮助其全方面发展。
  三、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影响了个体行为和动机的选择,认知以及情感过程。
  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乐于迎接挑战,付出努力,遇到困难也不会陷入不良情绪中,在目标达成时,成就感更为突出,利于发展其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会回避有难度的任务,避免付出更多努力,其认知和情感过程中不易产生积极的影响因素,遇到困境便想要放棄,陷入焦虑等心理状态,因此在达成目标时,个体获得的成就感也不显著,造成了自我效能感不断被减弱的恶性循环。
  四、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直接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他人言语劝说和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4个因素。
  (一)成败经验
  个体通过以往成功或失败完成相似任务的例子,建立了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如个体曾经多次成功完成任务,那么该类经验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生成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失败的经历会使个体怀疑自我,认为自己无法具备需要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在执行难度较高的任务前,先完成一些难度较低的类似任务,模拟类似场景让个体拥有熟悉的经验和较高程度的自信心水平,这样更有利于个体在真实任务中发挥出色。
  (二)替代性经验
  班杜拉认为个体通过对与自己相似的榜样进行观察,从而得来对其自身完成具体行为的认知和判断,形成个体模拟完成任务的间接经验,该经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也起着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让个体参考他人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经验,多听取类似榜样遇到挫折或困境时多心路历程,使其对困难产生充分心理准备和应对机制。
  (三)他人言语劝说
  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是一种主观判断,并不客观能力的体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他人可通过言语对个体进行正面积极观念的传递,在个体犹豫不决或产生怀疑时,使个体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信念。
  有研究证实父母的情感温暖和情感陪伴能积极影响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3](薛相宜,2019)。
  (四)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
  生理心理状态与自我效能感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个体健康状况欠佳、情绪低落,那么在判断自身能力,衡量任务达成的可能性时,其估计也可能偏向消极,当个体处于积极的身心状态时,他对自身的评价更具有建设性、更客观,对待困难也会更积极。
  五、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方法
  检测一般自我效能感通常使用由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共同编制完成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中文版的GESE量表最早在1995年由张建新教授和Schwarzer教授使用,而且,该量表已被证实有较高的信度和预测效度[4](胡中锋、刘勇,2001)。
  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
  自我效能感这一理论从提出到现在国内外对其研究已经十分广泛,目前我国对其研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领域展开:教育学习领域、个体职业发展领域、企业管理等。另外也有一些研究将其与其他概念如成就动机、成就目标等理论相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本文仅进行少量列举和简述。
  职业发展领域中,围绕职业自我效能这一概念展开的研究扩大了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研究者从男女性别差异、对于职业的选择、个体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员工绩效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使理论进入了真实的实证研究,大大推进了该理论在中国本土的发展。[5]   而在其他相关概念的相关研究中李松、冉光明等人(2019)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与其呈正相关,这就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个体,心理将康状况越好,并且自我效能感层级、社会的发展和性别都对心理健康具有影响作用[6];
  七、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展望
  對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鲜少涉及自我效能感在某特定领域、专业的探索,而研究对象也较为单一,多为高校老师及学生,这与心理学学科属性有关,研究心理学的多为高校老师,那么其研究对象单一的情况也可以理解了。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比较主观的判断,并不能够代表其自身的客观能力。然而,目前并没有研究者针对某一领域的自我效能感与这一领域的个体实际能力开展相关研究,因此未来也可对此类研究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91-97.
  [2]王建侠.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 2007(Z1):27-34.
  [3]薛相宜.父母教养方式、父母陪伴与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3):10-14.
  [4]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DOI:10.3969/j.issn.1006-6020.2001.01.007.
  [5]张文慧,雷晓鸣,王晓钧.职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003):13-17.
  [6]李松,冉光明,张琪, 等.中国背景下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6):759-76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9.06.13.
  [7]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1):39-43.DOI:10.3969/j.issn.1671-3710.1999.01.009.
  [8]穆雪,姚本先.研究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C].//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9]崔利利.自我效能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9,(16):84-85.
  [10]辛素飞,王一鑫.中国大学生成就动机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9~2014[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35(3):288-294.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9.03.05.
  [11]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3):77-81.DOI:10.3969/j.issn.1671-0215.2003.03.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