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高职创业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 因而可以用来预测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结果。基于对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创业教育认知存在偏差且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从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结合第二第三课堂实践教学,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不断探求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多样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创业自我效能感  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c)-0237-02
  2015年两会期间,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创业活动在我国形成发展热潮,对经济增长、解决就业、技术创新起到引擎推动作用。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也早已把创业教育纳入了课程教育体系,但目前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对创业课程的创新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该文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学生的创业效能及创业意向相关开展了相关调查,分析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并且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完善提供依据。
  1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创新的必要性
  即便创业课程已经纳入课程教育体系,也加大了学生相关技能教学、培训的力度,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创业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并不真正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1)创业教育认知存在偏差。通过访谈可知,有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他与创业的距离太遥远,只想找份稳定的工作,因此,创业教育对他而言毫无意义。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急于进行创业实践,以为创业就可以一步登天,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做不好,没有系统性的创业理念。
  (2)创业教育内容不够深入,教育形式单一。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内容围绕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政策、创业的规律、途径和企业家所应具备的素质等,创业课程设计简单,创业教育形式局限在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类相关比赛等。调查显示,63%以上的学生听过创业类课程或讲座(其中包含大一学生),其中只有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培训。有参加过创业类相关活动或比赛的学生占90%以上,但真正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只占20%。而这些学生中,认为经历的创业教育增强了其创业必须的技能的只占49%,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评价普遍不高。
  (3)师资配备参齐不齐,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高职院校创业课程多数是在校老师兼课,且大部分还没有经过专门的创业导师培训,真正有过创业经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2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自我效能感(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是把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创业研究的产物, 是指创业者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动机及创业行为密切相关, 因而可以用来预测创业行为的选择、维持和结果。
  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创新意识、喜欢多角度思考问题、认为能够接受创新挑战、善于发现机会的学生占比都在50%以上。最终,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占比52.5%,创业可能性比较大的占比48%,为创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占33%左右。由此可见,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向有着密切关系。
  但同时,调查显示,害怕失败、不确定是否自己能坚持的学生也都占了50%左右。另外,在人际交往中,认为自己不能或不确定自己能否有效说服别人的占53%,合作沟通中不确定自己能否处理好的占了30%左右。这其中的很多方面都是目前创业课程中没有重点关注的内容,如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创业心理教育等。
  3  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建议在高职院校实行开放性创业教育,拟建立新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情商教育,培养学生稳定的创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
  设置创新创业能力开发课程,加强学生的创业认知。注重学生人格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其他认知教育课程及专业特色教育,如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认知实习等,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逐渐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创业人格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开发课程,正确认知自我,发挥专业特长,在专业实践中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创业的意向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唤醒个体的创业意识。通过访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身边的创业者更为崇拜,在创业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身边的创业典型、创业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增强学生的创业效能感,如邀请优秀的创业校友、学生中的创业先行者来为学生作讲座或开展经验交流等,使学生真正地接触创新创业人才,从而增强创新创业自信。
  引导个体正确归因,加强学生创业情商教育。积极的归因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加强学生的情商教育,巩固个体的情感管理能力。
  其次是利用高职院校优势,构建宽松的创业环境,提升学生的创业效能感,主要体现在:
  营造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创业基地。完善各项创业创新比赛机制,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相关赛事规范化,并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创业政策、创新榜样、创业竞赛等,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可以利用微媒体平台,创建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分享创业经验,交流创业遇到的问题,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为学生提供创业街、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能够轻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增加直接的创业体验,内化为自身的创业经验。
  完善校企合作共建,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观念是决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學生如果有良好的创业观念,则在创业教育活动中会积极投入学习。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实现加强教师队伍创业创新意识的锻炼培养。学校需要配备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组织专业教师、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史容,傅利平,殷红春.创业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多重效应——不同创业动机中介作用的比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231-236.
  [2] 高庆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以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J].科技资讯,2016,14(20):153-154.
  [3] 朱佳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创业效能感理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6):104-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09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