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设计和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聪

  摘要:微课的内容特点是精练、具体、知识点明确。新闻编辑学以报纸编辑学为基础,是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新闻编辑学的内容随着媒介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授课形式也随着智慧课堂的不断深入而多样化。
  关键词:微课;新闻编辑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373-02
   在新闻编辑学的教学实践中践行微课教学,通过学生对于课程的意见反馈,逐步探讨智慧课堂中微课教学模式设计和应用研究。本文以河套学院2016级新闻学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微课教学的应用情况,论述微课教学在新闻编辑学中的教学模式,从而审视教学效果。
  一、微课教学特点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的内容特点为短小精悍、知识碎片化、微型化,作为智慧课堂具有代表性的授课方式被广大教师广泛使用。微课通过一个短小的教学视频,将教学重点拆分为点进行授课,并配以教学资源、课堂练习、随堂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多种辅助性资源,配合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终身学习、继续学习的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网易、超星等各类平台持续推出多种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学习者可运用碎片化时间,运用手持移动终端进行个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学习者想通过平台对自己需求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但是传统大容量的课程资源冗长、缺乏互动、教学反馈不及时,已經不再适应当今互联网课程发展走向。微课的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内容简练,顺应了互联网课程发展潮流。
  1.短。微课的教学活动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短小的教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注意力驻留规律,微课为学习者提供适量的认知负荷,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微课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今微时代泛在学习的要求,即网络数字化阅读和学习越来越倾向于片段化的短小的呈现方式。
  2.小。微课教学主题聚集、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资源容量小。内容短小,教师容易把握教学重点和主线,教学目标易实现;且制作成本低,技术开发难度小,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选题、设计、制作、拍摄、合成、发布”等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资源数字容量小,一般只有几兆或十几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适合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进行自主性、碎片化学习。
  3.精。微课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设计精细、教学活动精彩。主题突出,内容精选,只聚焦于某个重难点、疑点、考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强。教学设计精细化。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精准、细致的划分,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形成一个“脚本式”的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教师采用问题引导、启发诱导、任务驱动、讲授内容与操作演示同步展现等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以视频拍摄或录屏的方式记录和表现)精彩生动,简短又完整。
  4.悍。微课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教学效果显著。微课短小聚集且交互性强,可以灵活地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情境中。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需求,既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微课教学模式设计
  美国教育技术教父柯蒂斯·J·邦克曾经说过:“21世纪的各种技术铺天盖地,而且与此前的那些技术有质的不同。”通过智慧课堂的不断推进,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应当下的大学生的学习。大学生的技术接受能力强,但注意力相对容易被分散,此时智慧课堂的出现,既能让大学生对课堂产生不一样的兴趣,又能提升课堂效率。智慧课堂的定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点燃学生求知的智慧,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通过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探究知识,在探究知识中解放各自的思想,彰显各自的个性,生成各自的智慧,实现智慧的教和智慧的学。”
  本文以河套学院2016级新闻学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微课教学的应用情况作为案例,对《新闻编辑学》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课前准备。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将课程资源发布到班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也可以通过PC端登陆,观看相关课程视频,熟悉相关内容,同时参与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一步清晰地确认教学目标。
  2.课堂内化。课堂内化阶段是对知识详解和消化的重要阶段,教师运用讲授法、案例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利用学习通提供的多样教学互动对课堂流程进行精心设计。从创设学习情境,到进行任务发布,协作探究,再到教学反馈,总结补充,利用头脑风暴、教师答疑、自主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化教学效果。
  3.课后强化。课后强化是对在课上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的重要一步,也是完整的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通过作业、实践操作、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后强化。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进行集中指导,同时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微课应用研究
  河套学院2016级新闻学一班,学生36人,6人一组,构建微型编辑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改革,以微课教学为导向,将学习内容具体化。为了让学生在移动终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按小组重新组建学习方式和学习任务。例如在实践课“新闻稿件的选择与编辑”中,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对“新闻稿件选择标准”进行了学习,并完成前测任务:新闻稿件价值标准有哪些?通过数据显示,有80%以上的同学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的新闻价值标准有: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而后在实践课上,对所给的新闻稿件素材进行选择编辑,创立学习情境,发布任务,通过协作探究,以编辑部角度设计版面位置,根据稿件的新闻价值判断稿件归属位置。还运用学习通“版面拼图”、投票、选人、词云图等互动项目进行教学反馈,总结补充,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后通过整体版面设计,强化学习效果。学期末通过微课对期末作业——自办报纸的要求进行部署,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对报纸进行整体的策划和选题、版面策划,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通过《新闻编辑学》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对微课内容的选取和讲解,表述清晰,重点突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实践课的相互结合更能从现代教育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并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反馈,让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掌握新闻专业编辑技能。这样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多角度、多形式备课,多方面考虑教学方式和学习过程,将学生由瞬时记忆训练到长时记忆,通过课前准备、课上内化、课后强化的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形成具体的实践作品,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博,等.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
  [2]黄家琴.基于“互联网”+智慧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9,(5).
  [3]敬菲菲.微课在高校新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2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