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考前心理紧张的处置与高考后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定平

  上届高三我班有两位学生李×、莫×都因高考心理紧张在5月份后不能到校学习,我就我力所能及关心、爱护了这两个孩子,最后,她们度过了艰难期,李差两分上本科线,莫上了重点线。高考后,我还跟她们进行了深度交流,反思自己的作为,为以后碰到类似情况如何更好解决积累经验。
   一、现象描述
   李,自从3月份一模以后。断断续续就不来上课。她总是请假说“肚子痛、不舒服”。并且每次她家长都交了医院的病假证明,我感觉不对劲,跟她家长细聊,家长说觉得她是在装病,于是我于5月9日晚上去她家家访。到她家后她的爸爸妈妈去敲门,我也喊她,可她就在自己房里不肯出来。于是我只能跟她家人了解情况,她的爸爸是自由职业者,朴实认真;妈妈在一家超市上班勤快利索;奶奶慈祥健谈;她的弟弟读小学四年级,活泼开朗。我感觉她家庭氛围温馨。可是李为什么会这么封闭?
   莫,4月份后也断断续续请假,因为肠胃不适不来上课。莫偏廋,平时就经常有肠胃不适的表现,我经常让她要锻炼增强体质以抵抗肠胃不适。5月10日她爸爸妈妈非常紧张地来到学校告诉我,她又因为紧张不肯来学校。他们说她一到学校来就感觉到其他同学似乎都在嘲笑她。她自己也觉得由于前面没有做导学案,上课听不懂。看到她爸爸妈妈的表情,我也觉得很紧张。
  二、干预措施
  我首先确定两位学生如此表现是高考考前心理紧张所致。我先上网搜索如何消除考前紧张心理的文章,接着又找到了学校德育副校长,向他请教。同时让我自己和家长、学生认识到:1.考前紧张是正常的行为现象。2.心理紧张会导致生理紧张,从而导致身体不舒服,而身体的不适又会加重心理紧张。3.消除紧张最好的方式是运动,可以通过运动来转移紧张的注意力。4.家长要营造亲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
   具体措施:1.允许学生在家学习。2.我给家长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带孩子到旁边的小公园里散散步。不要在小区里面散步,因为在小区里面可能会碰到熟人问“为什么在家”会让她们感到紧张。最好由家长带着在小公园里面小跑几圈,回家洗洗澡再来学习。通过这样来放松的效果最好。3.定期家访或电话访问。4.班级、年级有活动时及时告知她们。
   执行结果:莫同学执行好,她的妈妈全程协助,我电话家防时莫同学也会跟我交流。后来她参加了二模考试,三模没考完。也参加了年级的环湖游。李同学未参加二模、三模考试,年级的环湖游也未参加。我每隔一天发条短信给她的家长问候。
   三、学生的后思及影响
   高考结束后,我要两位学生对她们那段时间的心理情况做一个总结,以便我今后工作更好。
   李说:“那段时间是真的压力很大,压力大有自身的原因,如我比较惧怕老师,所以老师过来家访的那一天我没有出房门,因为本身就很害怕和老师打交道。我当时什么人都不想面对,什么事情都不想管,什么话都不想说。压力的来源我也说不清。我也不能很明白地说出那个时候的感觉,大概就是“世界都在和我作对”“所有人都面目可憎”,甚至到了上学就会眩晕浑身上下不舒服会暴躁发脾气的程度。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可以和家长沟通,让家长观察一下学生的状况,并建议家长必要时带学生去看心理医生,毕竟很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疾病。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像我的我可能就是想要逃避,还有一种可能是在校或者在家缺少关爱关心。
  当时的心情情绪真的很难以描述,但我觉得如果当时父母带我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或许我对自己是怎么想的会有所了解,遗憾的是我自己很想去看医生但又怯于说出来,父母可能也没有感觉到我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因此也没有提议。
   希望以后不会有人因为这种情况就放弃自己、放弃学业,最后变成我这样。”
   莫:“我前期的心态还是很好的,认真上课,适当放松,保证好睡眠,但到了后期就觉得越发紧张,一方面是学校学习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是周围的人都在强调高考有多重要,似乎考砸了,一辈子都会受到影响。 这让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审视自己,后感觉自己越来越多东西了解不全。
   我当时的状态是入睡困难,醒后内心失落,感觉空荡荡的。且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晕,心慌,出虚汗,手脚发抖,发凉,全身疲乏无力、没精打采。对生活中的日常事情失去兴趣,做事没有耐力和耐心。有时情绪低落,自觉沮丧,学习缺乏动力。
   第一次模拟考试以后,我考得不理想,我觉得自己应该有更好的成绩,于是更加拼命学习,可是第二次模拟考试比之前更差,接着我就更加焦虑不安,晚上严重失眠,食欲也不好饭量大减,后来我听一个学姐的建议选择回家复习,平时多跟家人聊天,分散焦虑之后才能淡定地参加高考。我觉得其实只要克服焦虑影响就行了,高考回家復习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平时要多和家人谈谈心、散散步,不要想太多考试的事情。”
  四、本人思考
  从考后结果及两位同学考后给我的总结可看出我的工作思路、方向都是对的。不过我不是专业心理老师,没有分清李、莫两同学的心理紧张程度不同,正如李同学自己所说,她应该去看心理医生,所谓术有专攻,专业工作由专业人士做。以后有类似情况我应该建议他们请专业心理老师干预。
   莫同学高考发挥比平常成绩略有提高,说明她在家复习是对的,她的高考后的反思值得我们借鉴,说明我们的复习迎考教学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何打造班级复习迎考氛围,调整学生考前迎考心理,确实值得我们班主任深思,本人觉得要做好如下几点:
   1.营造温馨有序的班级学习环境。不要过分强调高考,高考确实对一个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大学之间的差异通过大学努力也能弥补。要鼓励学生有为社会做贡献、服务社会远大的志向,不要只盯着分数。
   2.注重学习过程。即所谓的考试作业化,作业考试化。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平常的练习,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而把平时的作业当作考试一样认真对待,注意做题速度、提高准确率、书写规范。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和名次。也不要与别人比成绩,应该与自己比,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就会感到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学习与考试时就会感到轻松自如的,甚至在不经意中,成绩就会提高许多。
   3.用家庭的温暖释放来自学习的压力。家是幸福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怀抱,学生在学校刻苦学习,周末回到家应该放松心灵的。这点是高三的家长会上的主要论点,教师要让家长明白:不要对考试成绩过分关注,更不要对子女施加过大的压力。平时在家里,家长要多和小孩谈谈心、散散步。更不要一家人围着孩子团团转,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压力,还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削弱孩子独立面对考试的能力。
   4.运动转移。现在高三学校每天早上都有跑操,班主任要抓好这一运动过程,千万不要认为在高三只要刷题就行,在某种程度上抓学生的运动比抓刷题更重要。除了跑操,下午的文娱活动,也是让学生放松的时间。要让学生体会到,在一次紧张的考试结束之后,成绩排名公布之后,自己感觉失败又无法自拔时,最简单的调节方式就是安排一些短时间的放松,如跑跑步,或打一场球。体育锻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总之,作为高三班主任,一定要抓好运动这一环节。
   后来我还继续关注这两位同学的动态,莫同学进入大学后一切正常,学习情况良好。而李同学进入大学后,突然有一天在微信朋友圈发有自杀倾向的信息,同学们马上打电话给我,通知家长报警,并送医院治疗。治疗后,她回复了一条信息给我:“前几日谢谢老师的关心了,自初中后,我对老师就有心理阴影,因此原谅我那日的无礼。感谢老师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从禅城赶到大良,那日应该是星期日,学校应该有晚修,很抱歉耽误了老师的工作。至此,非常感谢,目前我情绪稳定已无大碍,同学们也有联络我,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已经就医了,一切稳定。”李同学确实存在心理问题而不仅是心理紧张。我从教几十年也是第一次真正面对这样的问题,也让我真正认识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医生去解决。教师要与时俱进学习进步的。
  责任编辑 钱昭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4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