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考试题分析高中诗词鉴赏教学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港根

  摘 要:古诗词鉴赏教学有助于丰富学生文学常识,提升其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在高考语文试卷考查中占有较大比例。本文针对高考试题分析基础上的高中诗词鉴赏教学创新进行研究,从高考诗词鉴赏考查趋势来讨论语文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并创新教学策略,通过组织课堂诵读、扩展教学空间、挖掘古诗词内在美等,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积极性,确保古诗词鉴赏教学高效展开。
  关键词:高考试题;诗词鉴赏教学;创新分析
  一、 前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古诗词的人文价值受到教育者的关注。通过诗词鉴赏教学,能帮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人文内涵,逐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加大了对古诗词鉴赏内容的考查,题型从选择题转变成主观性题目,考生不能依靠单纯记忆知识来应对这类试题的考查。因此需要注重古诗词鉴赏教学创新的研究,分析高考试题内容,总结诗词鉴赏教学重点和规律,以便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 诗词鉴赏常见考点和考查形式
  (一)从新课标看古诗词鉴赏要求
  从高中语文新课标来看,认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是语文教学主要特点,即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通过“文”来展现人类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课程。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语言魅力,发展联想力和创造力。《考试说明》中针对古诗词鉴赏考查提出以下要求:一是把握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形象;二是评价作者观点和文章思想主旨。目前高考对古诗词鉴赏部分的考查主要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对鉴赏作品形象、表达技巧等提出明确要求。在题干设置上,通常会在重点字词上设计考点,体会词汇运用的精妙,或针对形象分析设置考点,切实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另外还会针对表达技巧、诗歌意境、体会风格、内容等方面设置考点,对学生古诗词鉴赏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二)从数据统计分析看古诗词鉴赏试题规律
  从近几年高考古诗歌选材看,主要选择内涵丰富、知名度高的诗词,尤其唐诗宋词占比较多,选材范围广泛。可选择和课内联系紧密的课外诗歌材料,难度要和教材作品保持一致,这种考查方式,能加强学生对课内外知识结合学习的重视,使学生加深对古诗词内涵和知识点的理解。古诗词试题类型主要是简答题,对诗歌意象、主旨、表现手法、艺术形式、词句含义等进行考查,随着古诗歌考查内容的丰富,对高中诗歌教学产生一定影响,促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另外,从古诗题材类来看,近年来高考诗歌选材大多是借景抒情、咏物言志、思乡怀人、咏史怀古题材的,如秦观的《画堂春》、王旭的《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王安石的《葛溪驿》、王维的《新晴野望》等、这类诗歌的选择不仅注重诗歌体裁,还注重诗词内容的代表性。在分析作品时,使学生了解不同诗人的作品风格,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鉴赏方法,拓宽学生视野,使其对古诗词内涵和情感有着深刻体会,能以鉴赏的眼光学习古诗词。另外,从诗歌艺术手法来看,高考古诗词选材主要从修辞、表现方法、内容等角度进行,统计数据表明,高考语文试卷中大多考查古诗词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意象意境、炼字炼句等。如考查秦观《画堂春》、白君易《早兴》中的细节描写,以及徐兰《出关》、王安石《壬辰寒食》中的对比手法等。
  三、 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在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中,要注重把握诗人的真实情感和意图,如古诗词中的倒装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颠倒语句顺序,达到协调音节、加强语势的效果,或是为了押韵、或是为了节奏、或是为了表达。如在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句中,运用倒装使句子和谐,满足平仄要求。又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倒装,使字词押韵,展现诗句的特殊情感和文学内涵。“文传情”是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任一文学作品都能表达诗人情感,并且了解作品内在情感是文学作品重要目的。在高考中将分析诗歌中的诗人情感倾向作为考查要点,强调准确领悟诗歌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另外,还要求考生把握诗词中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创造意境、塑造形象时运用的表现手法,是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重点,要求学生辨识诗词中的表达方式、艺术构思、修辞手法等。常见表达方式包括议论、描写、记叙、抒情四种,修辞方法主要有双关、比拟、比喻、对偶、借代、夸张、反问、互文等,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动静相生等。如在劉攽的《雨后池上》中:“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以“明镜”“水面平”“照檐楹”等展现荷花池塘迷人的静态。用“垂杨舞”“万点声”写出雨滴落到荷叶上发出的声响等,展现雨后池塘的动态美,在动静结合中展现一幅雨后池塘图,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四、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创新策略
  针对目前高考试题中针对古诗词鉴赏部分的考查,需要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古诗词表达技巧、表现方式、情感分析、词句赏析等,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一)注重古诗词诵读
  诗歌大都以韵文为主,诗歌的语言也比较接近汉语特征,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灵活性强、单音节词句较多的语言,上述种种因素也决定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诵读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鉴赏古诗词的有效方法。教师引导诵读其实也是一种教学引领方式,通过高水平诵读示范,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作品,深入理解作品,少走许多弯路。比如在阅读《登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自身的高低声调变化和节奏、强弱起伏,为学生呈现出一种波澜壮阔的景象,为加深学生对于故事的情感理解奠定良好基础。同样针对《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述,如果教师能够合理控制语速、音韵等内容,便可以把诗文和音乐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通过有情感的朗读,可以辅助学生走进诗歌情境,得到良好的阅读感受。在古诗词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体验性,为此需要通过诵读的方法落实,教师应该重视到美读和范读的作用,通过指导学生品诗,在反复诵读中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内涵,理解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含蓄美、音韵美、情趣美以及意境美,提升其诗歌鉴赏水平。   (二)运用比较阅读
  同类题材比较分析。汉语语言十分丰富,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部分语言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相同诗人在不同作品中拥有不同的构思和语言组合方式,最后形成的意境也各不相同,比如李白在写水的时候有如下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该诗主要是通过饮酒乐突显人生之悲苦,而李白并没有直接描写饮酒,而是把黄河水势比作人生,而水流湍急正好比喻人生飞快流逝的时间,说明人生短暂。而“飞流直下三千尺”中描写的瀑布奇景,是李白观赏后生出一种银河落九天之感。不同的水拥有不同表达风格和韵味。在教学中对相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又如苏轼代表作《明月几时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是通过描写月亮抒发内心情感,但在情感表达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李白表达的是一种旷达、超脱的性情,尽管从表面看起来是在自得其乐,但在字里行间中却流露出一种凄凉和孤独之情,而苏轼的词比较豁达乐观,其中表现出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同类题材之外,还可以分析不同风格、类型的诗歌,伟大的诗人其作品也带有一种个性标签,比如才情飘逸、富有浪漫气质的李白,他的诗歌当中能够体现出一种宏阔、豪迈之感。但杜甫因为饱经风霜,其创作大都是一种苍凉、深沉的意境。比如陆游和毛泽东创作的《咏梅》,其意境各不相同,毛泽东通过梅塑造出一种先驱者意境,突出伟大的心胸气度。而陆游则是表达出一种百折不挠的品质,蕴含封建士大夫的顾影自怜和哀怨,流露出一种脆弱之感。
  (三)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落后是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按照古诗词诵读、知识点讲解、作业布置的流程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难以体会诗歌内在美。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能突出诗歌内在魅力,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诗歌意境和教学氛围。例如,学习杜甫《登高》时,以往教学课堂中教师会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意境,但缺少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不深刻。而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播放和诗歌意境、内容、创作背景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如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播放重阳佳节树叶凋零,诗人独自登上高楼,满腹愁苦之情的情境,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领会,感受诗歌的内在美。
  (四)发挥学生主动性
  新课标中,语文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语感及文学素养,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热情,在主动学习中加深知识印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好阅读指导,逐步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如在李煜《虞美人》的鉴赏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教师会让学生思考诗词中表达愁苦之情的句子有哪些,或分析诗句中的写作手法,在互动交流中,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自身诗歌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另外,教师还会布置课外学习任務,例如,让学生研读李煜其他诗词作品,如《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渡中江望石城泣下》等,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鉴赏心得,在增加学生古诗词阅读量的同时,培养其鉴赏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包含的丰富人文内涵,使其成为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媒介,为了达到古诗词鉴赏教学目的,需要从高考古诗词鉴赏考查规律来明确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涵养,提高文学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张彦侠.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教师,2019(S1):39.
  [2]王桂兰.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57-158.
  [3]张立厚.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9):23.
  [4]崔欣.高考背景下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与教法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徐港根,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程溪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5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