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写话也可以这样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有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二年级下学期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写话训练是衔接第二学段习作的重要桥梁。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卓有成效的写话训练呢?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专题来编排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整合资源,前后联系。那么写话教学是否也能围绕一个专题,整合资源,展开专项训练呢?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找春天》等4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我爱阅读”中的《笋芽儿》,展现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围绕“春天”这个主题,进行读写结合专项训练。
  一、积累春的词句,获得写话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识字量有限,且阅读面窄,语言文字积累得少,面对写话总会觉得无从下笔。要想让学生写话时有话可写,积累写话素材就显得十分重要。
  春天是个永恒的话题,第一单元的课文中包含着许多描写春天的词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朗读、赏析、摘抄、背诵,将其储备起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同时,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近段时间内特别关注描写春天的文章,并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收集到“采蜜本”中,积少成多,为今后的表达奠定基础。
  二、仿写春的句子,习得表达方式
  写话是小学生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模仿着写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内容,找准促进学生言语表达的切入点,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桥梁,助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如《找春天》一文的4~7自然段,用比喻的句式、疑问的语气描写了作者找到的春天。教学课文时,笔者先以“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哪里”这一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春天藏在小草、野花、嫩芽和小溪里。然后借助图片,将小草与眉毛,野花与眼睛,嫩芽与音符,小溪与琴声联系起来,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生动,发现表达的秘密。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句练习: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还会藏在哪儿呢?请你学着文中的句式写一写。笔者提供了“春雨沙沙”“桃花朵朵”“杨柳依依”等图片,并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发现。由于有例可循,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稍加润色,一行行稚嫩、有趣的句子就倾泻笔端了。如:绵绵的春雨沙沙、沙沙,那是春天在说悄悄话吧?柔柔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那是春天在散步吧?田里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那是春天的笑脸吧?空中的风筝飘啊飘,那是春天的小手吧?
  又如,《笋芽儿》的第6段,小笋芽儿钻出了地面,看到“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教学中,笔者抓住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笋芽儿来到这明亮、美丽的世界,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描写,并鼓励学生恰当地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积累的词句。
  围绕“春天”的仿句练习,让“春天”这个词语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饱满的画面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留驻在了学生的心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运用此类语言生长的“着力点”,习得表达方式,夯实写话基础。
  三、改编春的古诗,化诗句为故事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样可以作为写话训练的素材。改写古诗,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又可以借此提高言语建构水平。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先描绘了一幅草长莺飞的春景图,再描绘了一幅喜放纸鸢的乐春图,既有春的景致,又有春的活动,动静结合,春意盎然。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再指导学生进行改写训练。先依据前两行的诗句及课文插图,具体描绘草长莺飞的春天美景,再根据后两行的诗句及学生的活动体验,写一写喜放纸鸢的欢乐场面。
  四、巧用课外资源,看图写话绘春天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重要方式,也为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写话的训练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课外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源进行写话的指导与训练。笔者选择了一幅春景图来指导学生看图写话。
  首先,笔者让学生回顾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文中的春天美在哪儿,引导学生回忆、复述课文中描写春景的语句。接着,笔者又出示春景图,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找找图画里的春天,一起说说春天里的树木、草地、野花、小鸟、蝴蝶以及小朋友们各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鼓励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笔者当场点评,予以指导。最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这样,由说到写,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扎扎实实教给学生写话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写,并尽量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五、留心观察身边,鼓励表达话春天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写作素材,适时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调动一切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本单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实践活动。笔者的学校地处农村,校园、田野、山坡,处处都有春的气息。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课文时,笔者安排了一次长达一个月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學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山坡、田野、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发现自己身边的春天,感受春天的变化。在实践活动交流会上,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共同回忆、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以及感受到的春天的变化。学生虽然能说一点,但语言比较简短,而且干巴巴的。于是,笔者出示了自己拍摄的照片。由于有了观察基础,再加上课件中呈现出的都是身边熟悉的景物,于是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接着,笔者又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张照片进行指导,让学生注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模仿学过的描写春景的句子来交流。学生的话匣子终于打开了。课后,笔者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几种事物来写一写自己找到的春天。如校园里盛开的杜鹃花、樟树萌发的新芽、榕树飘落的老叶子、草丛中不起眼的三叶草、田野里黄灿灿的油菜花、山坡上一大片一大片包着报纸的青枇杷……学生笔下的春天,是实实在在身边的春天,虽稚嫩,却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写出了家乡早春的特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通过这样一组描写春天的专项训练,学生在积累、观察、交流、倾听、模仿与练写中习得了表达方法,写话训练收到了实效。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将继续依托教材,根据单元特色,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训练,为学生的习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1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