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随之而来新内容、新标准、新要求更是被不断提出,新课改本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的理想化产物。它在语文教育方面做出的改变更加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的期盼,对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极大关注。而情感教育更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基础,是其内容的基本呈现,如何将情感教育更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也是各大学校语文教师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情感教育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响应新课改的必然措施[1]。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不仅是学生对课文情感基调的了解,也是对作者情感方向的把握[2]。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占据着关键地位。
   (一)情感教育——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
   语文,简而言之就是语言及文化的结合,是悠久的历史文明随时间沉淀而出的产物,也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随着感情不断深入变化创造出的智慧结晶。语言本身就是感情的具体表达,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渠道;而文化则是人们自身思想的升华,以实现自我表达的一种必需品[2]。因此,语文是从情感中产生,也是在情感中深化,是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情感传递的过程。语文学习的方法就是利用书本等工具,通过反复的阅读推敲,去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去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境遇和追求的志向。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情感教育——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如果说,读者与作者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是阅读,那么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便是情感教育。学生刚接触文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较为浅显,不够完整全面,通过情感教育即由丰富经验的教师引导着学生如何正确把握情感方向,快速把握文章感情基调,身临其境般地去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内容跟情感[3]。经典作品之所以能代代传颂,被尊重和认可,不仅仅是因为语言的优美和故事的魅力,更在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极易感染读者,使读者感同身受从而达到共鸣。教师则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思学生之所思,悟学生之所悟,用心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带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一起感受语文的精深魅力。
   (三)情感教育——丰富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情感教育可以唤醒中学生潜在的语文意识,提高对身边事物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的情感认知,提升对人生的感悟。例如,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本中古代诗词的学习,感受作者笔下风景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体会其对世俗的不屑,对理想的追求等。这些情感的认知,都是通过情感教育一点点沉淀而来,使学生带着真善美的眼光去看待人生和周围的世界,感受美好并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二、情感教育如何实现
   既然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一直以来是老师们密切关注的话题。
   (一)以情感教育进行课堂导入
   在讲解诗词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最喜欢的诗人,最喜欢的一句诗词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情感快速进入课堂,因为个人不同的喜好都是以情感为基础的[4]。教师在讲解七年级课文《济南的冬天》时,可在课前设计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相关的简介,以及济南冬天的相关介绍,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课上可以通过询问学生最喜欢老舍的哪些作品及笔下的相关人物,以情感为主题进行交流,或者询问学生最喜欢《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中哪些写景的句子,带着情感进行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写作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以情感进行课堂导入在语文教学中更是情感教育的体现。
   (二)以朗读的形式进行情感把控
   因为作者在创造作品时都是投入了大量的情感,我們只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更接近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对文章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朗读可以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的停顿起伏,更好地把握词句之间的情感,以带着充沛感情大声朗读的方式,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抓住文章的主线和重点内容所在[5]。比如,教师在讲解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生字的基础上,以学生初读,老师领读,比赛朗读等形式来进行文章的学习。第一遍学生初读,读通全文是进一步内容学习和把握情感的基础;老师朗读,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体现,通过教师带着情感的大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抑扬顿挫,获得更直观的感受;比赛朗读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朗读可以促进对文章有不同见解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志存高远和品行高洁。
   (三)以自身体会进行情感引导
   一篇优秀作品最动人之处就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鸣,也是作品富有感染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是经典文化的传播者,由于教师更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能更深层次地走进作品的世界,感受到更多作者的情感诉求。因此,结合自身体会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感受、去理解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观点去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带领他们领略语文知识的丰富多彩和底蕴文化。以自身体会,利用情感的纽带进行情感引导,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
   三、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情感教育既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新课改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目标,更是语文教学体系中关键的一步。传统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结果能被验收,教学任务的关键都放在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巧上,对于学生情感的陶冶,文学思维的培养,并没有过多的关注,显然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情感引导。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感教育逐渐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内容。
   (一)加强语文内容的学习
   语文学科是一项文字与情感结合的课程,具备阅读写作能力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者的情感诉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才是语文教学任务的关键[6]。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蕴含主旨的词句进行分析,也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比如在学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时,通过对“菊”“篱”“南山”等意象的分析,感受作者营造的悠然自得的意境,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回归田园生活的喜悦及对高洁品行的追求[7]。    (二)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
   初中教育不同于小学的基础教育,此时的学生觉醒了自我意识,情感也较为丰富,但其对于情感的理解却不够深入。因此,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让学生不再受到僵化思维的束缚,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随着学生思想情感的内化和融入,使得学生具有更加丰富地体验,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受用于学生今后的阅读与写作当中,极大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形成良好价值观的需要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不能明确的辨别是非观念,行事不问后果,想法不论对错,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多利用教材中正面的人物及事里对其进行情感引导,发挥教材的积极影响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原则和底线,通过积极因素的激励作用,确定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8]。比如,通过对《陋室铭》地学习,让学生明白精神的渴求远远超过物质的拥有;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学生懂得名族大义、国家前途远远高于自身利益。
   四、小结
   情感教育在完整的教育中不应被忽视,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耐心及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润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1):35-35.
   [2]张秀平.新课改背景中初中语文教學的情感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17(19):103-104.
   [3]冯海艳.刍议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策略[J].情感读本,2017(15):9-9.
   [4]杨昌志.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融入情感教育的方法阐释[J].考试周刊,2018(41):63-63.
   [5]朱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
   [6]白素颖.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与探究[C]//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7]陆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5(5):82-82.
   [8]胡丽英.浅析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7(9).
  刘慧,安徽省淮南第十四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3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