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基于素养生成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学习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还能更好地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作为处在信息时代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必备技能;同时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不光是学科素养还有综合素养,比如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的素养生成作为教学目标,使他们成为一个既懂信息技术又有思想与智慧的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素养生成;初中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还处在一个相对不够精细的状态。一方面,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另外一方面,他们在信息技术上的素养又是偏低的。笔者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对象为一个城镇初中的所有初一、初二学生的学生400名。问他们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可以填两个。大多学生选择的是体育与信息技术,而且喜欢信息技术的学生比体育又多出近30人。再问他们会哪些有关信息技术的技能,大多学生写的是打游戏。继续问,会打字吗,会做文档吗,会表格吗,会编程吗。许多学生都说不会,或者这会一点点。毋庸置疑的,打游戏也是信息技术的一项技能,但却不是所有。一个全面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素养生成也绝不能仅仅靠游戏支撑。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在课堂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多元素养。
  一、 培养学生自己操作的能力
  印度有一个叫苏迦特的学者在大街上放了一台电脑,将电脑处于开机状态。大街靠近学校,他想看看学生对这台电脑如何操作,这之前,学生没有接触电脑,也不了解电脑的相关认知。没想到的是,学生对电脑产生了兴趣,经常过来摸一摸,胡乱地点击鼠标,肆意地拨弄各种程序。他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对他们能说,能继续地操作下去就是进步。没想到,他们竟然自己学会了使用电脑,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从这个例子,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教师要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自己琢磨应该怎么操作。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得多,教师将相关的认知讲完,将相关的规则告诉学生,讲解详细,交代清楚,但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同样会出很多差错。倒不如将教学的過程颠倒,先让学生就着一个主题,自己去操作。让他们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去揣摩程序。这对教师来说,要以开阔的心对待学生的操作行为。明显的,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电脑死机,或者有些程序紊乱等。这些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正好说明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就会在实践中知道,哪些操作是错误的,哪些操作是可行的。渐渐地,操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其实操作能力不仅对信息技术学习重要,学生还可以将这样的素养恩泽到数学、英语甚至语文学科。数学里的应用题需要操作,英语里的DIY理念需要操作,语文里的相关的阅读理解需要在操作中感悟。以《汇聚大自然的声音》这课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在电脑上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的声音,学生可以通过百度下载一些相关的声音,比如水流的声音,鸟叫的声音,下雨的声音。这也是一种操作,对学生来说,他们学会了两种能力。一是下载的能力;二是审美的能力,他们要自己甄别所选择的声音。学生还可以拿着手机,摄像机、录音机等一些电子设备到学生附近录一些他们能感知的声音。学生录完声音之后,就将这些储存到电脑上。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操作的,都是他们一步步完成的。储存到电脑上又要将这些声音进行一定的电脑制作。首先要将声音根据时间的长短剪接成不同的音频段,每段的时间在一分半钟左右。接着学生要将这些音频命上相应的文字,这个过程要具体,要细致。比如风就有早晨的风,晚上的风,大雨来之前的风,夏天的风,冬天的风等。这个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的缜密性与灵动性。最后教师在电脑上装了一篇有关朱自清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试着怎样将合适的音频插入其中。学生边看课本,变自己去捣鼓;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自己去修正。学生的操作能力就在尝试中一点点地得到提升。
  二、 培养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学生同样需要质疑能力,即,需要发现问题的能力。面对一个新的操作技能,学生的认知一下子会跟不上,他们会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就需要他们去质疑。学生可将质疑的问题一个个地写下来,再一个个地去解决。发现问题其实就意味着解答了一般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里,尤其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教师注重的是学生跟在后面操作,教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有了差错,学生就会受到批评。因而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第一想到的就是自己错了,没有质疑的勇气,也没有质疑的意识。但这样的状况,对学生的发展又是不利的。
  同样以这课为例,学生在将音频插入演示文稿中的时候,他们发现怎么弄都没法达到自动播放的效果。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什么。教师问出同样的问题,问什么,示意学生要学着将质疑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来自己解决。做错的学生就看看班上有没有作对的学生,他们会问上一句,为什么自己错的,别人是对的。这其实是将质疑的角度进行了转化,从质疑为什么错,到质疑别人为什么对。接着学生的质疑又转化为,对和错的过程有哪些不同。做错的先将过程说一遍;他们再让做对了的也将过程说一遍。他们比较中发现了做错的真正原因,原来他们在第三步没有选择“自动”按钮。当然对于部分电脑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的质疑搭建一个支架,能让他们顺利地将疑问转化到具体的境域中,进而能让能力有的放矢地生成。就这到题目而言,教师可问这类学生既然没有自主播放,会不会因为没有选择跟自主相关的按钮。这样的提醒之后,学生会将演示文稿里带自主的按钮一个个地点击,他们同样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可以明显地看出,质疑就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之前的教师中,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问题链中解决要学习的任务,能及时地将他们的能力得以提升。但教师问问题要与学生自己问问题相融合,不能以哪一方为主,要两者兼顾。教师提问强调的是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提问强调的是自主能力,即,他们自学的能力。但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重引领,不能让学生空发质疑,要让他们的质疑来自实践,来自课本的相关内容。总之,恰当的质疑能让信息技术的素养在课堂自然地生根。   三、 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
  创新就是对原有的认知提出新的观点,创新就是在实践中走出新的路径,创新就是让新的思维有着落。对于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在做完演示文稿之后,教师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带声音的演示文稿。接下来所有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创作,不要给学生设定主题,不要给学生设定思路,也不要给学生设定格式,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想象。整个创作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应该是一次创新的体验,一次新思维的迸发。学生想到的主题就很多,有学生将自己各个时期的照片做成演示文稿,然后再自己录一段语言插在文稿里,作为给妈妈的生日礼物。从情感上看,学生通过创新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从思维上看,学生能将日常的体验转化为有深度的作品,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可以发挥的余地。对于信息技术而言,他们一个渐渐发展的过程,同样对学生的学习而言,也是一个渐渐掌握的过程。一个新的技能往往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旧的技能的基础之上。同样对于创新来说,他同样需要一定的基础认知作为铺垫。比如刚才的有关给母亲贺卡的制作过程就有许多基础的技能。教师要让一位学生到台前表演,为具体的图片配音,另一位同学即时录制旁白。这边的配音与录制就是简单的技能,有了这样的基本技能,学生才有可能创造性地配音,说出一些自己想說的话。比如有学生说,看着我一天天长大,看着你一天天老去,心里总有一些酸楚,还好岁月给了你皱纹,我会给你快乐。明显地这是创新,这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创新;对于信息技术而言也是一种创新,因为它带有学生自己的情感。
  四、 培养学生彼此合作的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促进学生素养的生成,合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与学习智慧。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能力与水平是不同的,这个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一方面,学生对电脑的兴趣不一样,男孩在这方面的兴趣比女孩子相对强一些,在分组的时候,可以让男孩与女孩搭配尽量做到能力互补。另外一方面,各家庭的经济基础不一样,有学生家里没有电脑,进而认为地造成信息技术上的一些差距,在分组的时候,可以将有电脑的家庭与没有电脑的家庭做一个搭配。还以这课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一个活动,在演示文稿中添加视频,一段“致春天的wmv”。明显地,这个活动是之前活动的一次新的超越,也是对之前认知的一次深度学习。教师将学生按照男女比例、有无电脑、学习能力等状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在小组中,给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插入一段视频“致春天.wmv”。教师先让学生讨论这段视频需要有怎样的要求。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以下,然后他们根据操作的体验说出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他们可以每人说一点,再相互补充。有学生说,要设置自动启动,同时要按比例伸展;有说,声音大小合适。学生就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有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教师让他们说出具体的创作过程,一个说了,其他的补充,这就是在自主基础上的一次合作。一个说,要先新建一个用于播放视频的对象类型Windows Media Player;再一个说,要设置对象的属性;紧接着有学生继续说,将视频文件的文件名及路径填入属性对应的输入栏中。每个人的智慧就汇集成集体的智慧,每个学生再按照这样的流程再次操作,一切都会变得顺利。
  五、 结语
  总之,对于信息技术而言素养生成很重要,只有生成,这门学科才有生命力。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同样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让他们能适应这个课程的发展,也能促进这个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庆广.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9).
  [2]焦立新.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J].科技风,2019(3).
  作者简介:李巧芳,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永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8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