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学校教学实践中基本已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交叉融合,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一股新鲜风气。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格局流于枯燥无味,无法彻底发掘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打破沉闷教学局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语文创新思维。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创新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訓练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不但具有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受到熏陶,并且还能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积淀、情感感悟、情感熏陶以及创造性思维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基于这一目标,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及探究意识的养成?在互联网逐步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的广博及多样,给小学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新路。
  二、 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小学语文是学生认知世界,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受制于小学语文课程属性特点,传统的黑板、粉笔、阅读、背诵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渐有枯燥感,另一方面也难以打开学生思维视野,容易使学生学习拘囿一隅,无法全面进步。而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摈弃了传统的讲解授课模式,展现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宝库,犹如一本开放性的全球的百科全书,为教育者提供巨大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能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授课内容因材施教,可以针对性使用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语文文本、素材内容、图片动画、音视频资源的多重整合,赋予小学语文课堂充足的感染力及表现力。再加上信息化教学技术独特的延展性,时空限制较少,现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乐于接受的新型教学模式。下面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创新要点。
  三、 当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
  小学语文在素质教育框架下,现已实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弊端已被正视和改进,教师开始更多地寻求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结合。但在这一过程中,依然显露出某些问题及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普遍改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都已具备信息化设备及资源,为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具体聚焦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呈现出两个极端问题:一是存在信息化教学设备以摆设为主的问题,课堂教学依然局限在传统的教师主导下的板书教学范围内,迫不得已或填充课时时才选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导致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形式大于内容;二是小学课堂大量使用信息化,渐成泛滥之势,导致教学课堂过于依赖多媒体,忽略了课本,信息技术手段喧宾夺主,起不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大量充斥课堂,教学方向本末倒置。
  第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实施步骤存在单一重复问题,多数教师通常按照按图索骥,亦步亦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不顾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及兴趣点,盲目套用名师课件,自身参与课件制作及多媒体信息选取的时间极为有限,由此会极大限制其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方案时的针对性,导致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千篇一律而无亮点,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全面启发及训练。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PPT及多媒体形式更新速率极快,但一些小学语文老师还停留在简单的PPT讲解上,做不到与时俱进。
  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层面上,教师的信息化理念仍有所欠缺,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缺乏精准有效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默认的教学流程及步骤,在教学理念框架内,信息化教学方式属于后添加内容,课堂内留给信息化展示及学习的课时占比较低,信息化教学设备往往处于闲置化及低利用率状态。受此影响,学生对课程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时段及内容有了大体判断及认知,无法真正提起信息化教学及探讨的积极性。例如,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感觉到信息化教学设备及手段操作繁杂,在课堂中刻意压缩信息化教学时间,背后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在信息化教学操作实践中加以培训。
  四、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一)导入信息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内在动机
  小学生天性活泼,学习注意力较为短暂,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力只能维持在10~15分钟,进入中高年级,有意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增加,这是孩子生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如果采用你问我答,或者读读写写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难以激发起内在学习动机。而信息化教学情境则带有极强的现场感,通过图片及视频图像,可以将学生置于动静结合、音画兼备、色彩缤纷的学习场景,在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唤起学习兴趣。所谓兴趣即为最好的老师,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有了兴趣,后续的情感才能调动,学习过程才能有趣而快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壮丽山河”:《黄山奇石》描述通过描写几处有特点的奇异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日月潭》展现了日月潭从清晨到中午瑰丽的景色;《葡萄沟》介绍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生产葡萄的好地方。课前我调查学情,了解到班级里几乎没有学生到这些风景名胜旅游过,如何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祖国壮丽的山河,真切感受到景物的美妙之处呢?信息化教学在情境创设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我精心从网络中寻找了介绍日月潭的风光片,下载了新疆民歌《葡萄沟》和精美的图片,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欣赏中欣喜地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课文中生动精彩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学习热情更加昂然。尤其在学习“葡萄干的制作”——阴房这一独有的事物时,学生通过视频轻而易举就了解到阴房的独特设计,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的教学上,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针对这句话,单纯从老师口中、书本插画上学生感受不深。此时,教师通过播放黄山景观视频,配合磅礴的音乐、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声音,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黄山奇石之美,调动语文学习兴趣,在身临其境中把握课文主旨,更快达成教学目标。   (二)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一些较为抽象化的知识点及内容,小学生在学习掌握的时候有些困难,略感吃力。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为中低年级学生,对此类知识内容,通常难以全面直观理解。在此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化的东西加以具象化,从而辅助学生更好地体悟文章表现情感及内涵。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操称象》是一篇经典课文,介绍了聪明伶俐、善于动脑的曹冲利用船的浮力巧妙测量出大象的重量,课文的教学难点就是了解曹冲称大象的方法,有的小学生理解不深或不能理解。教师通过投影,运用动画演示,能够让学生明白石块与大象的等重关系,把曹冲提出的称重办法和日常生活相联系,再通过动手试一试的方法,了解称重方法的巧妙之处,实现对课文表述从抽象变具象。再比如在《雾在哪里》这一内容学习上,凭借文字无法形象地复原雾这个“淘气顽皮的孩子”由海上到岸边,最后到城市上空的“作怪”轨迹,教师通过播放影视片断及科普视频,让小学生通过画面感受“拟人化”的雾带来的丰富变化,最后再想象:雾还会来到哪里?藏起什么呢?形象的影视、图片资料使学生更易受到感染,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训练了思维,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为练习说话做了铺垫。
  (三)借助信息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
  小学生处于学习发轫期,也是养成综合素质的重要起步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习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创新要远远重要于学习知识的多少。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以事物或故事,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在这一方面上,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其独到之处,可有效改变课堂沉闷局面,让课堂充满情趣及思维火花。
  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对新鲜事物天生具有好奇心。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很多古老陈旧的物体,当代孩子可能并未在生活中得见,单凭文字的描述和老师的讲解难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此时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空间广、容量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和图片,通过实物投影或视频展示,让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得到调动。如《田家四季歌》这篇课文,选自民国老课本,文中叙述的每个季节乡村田园生活和劳动的独特情景,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欣赏视频和图片,对“插秧、扬场”等农活产生兴趣,这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己搜集了解相关的农事和节气,在小组中交流,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帮助他们亲近农村,了解农事。课文中还会涉及到动物、植物的知识,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变成云、雨、雾、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生成一个个问题。我们就可以顺势指导学生学会在仔细观察中提出自己的思考或看法,然后在班组讨论中说出。学生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给予他们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会运用网络,學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纷纷行动起来,大展其能。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质疑精神,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结合是课程改革及教学优化必然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多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场景化转变,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生动丰富,藉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淑才.人才培养视野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9(24):161.
  [2]丁荣丽.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与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7):68.
  [3]熊广东.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7):35-36.
  作者简介:马萍,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市经十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4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