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探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近年来开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改革措施,改变了以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片面化的现象,是对阅读教学误区的矫正和弥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所注重的是对单篇阅读内容的理解,通过对单篇阅读的理解来培养中学生的情感体系,完善学生的阅读思维体系,让学生掌握更高效的阅读方法。
  一、制定“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
  教师属于教学模式的实施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完整的教学计划[1]。根据“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特点,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先确定书目,让学生对内容初步了解,再根据学生对内容的兴趣自主分组进行计划阅读。
  例如,在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草房子》一文,利用“整本书阅读”模式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先将两本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并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在小组阅读中得到有效的阅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投身到阅读中去[2]。在制定阅读计划时,小组首先要规定需要阅读的次数,然后规定在不同周期内对不同的阅读内容进行讨论,如先对《孤独之旅》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再对《草房子》的主题进行讨论,将两者进行综合对比,归纳曹文轩的写作风格以及写作特点。
  二、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
  初中生阅读时间的“碎片化”,对长篇的阅读内容无法产生相应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对新型阅读教学模式的兴趣[3]。由于对整本书阅读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而初中生又相对地缺乏耐性,所以教师首先要引起学生对阅读书目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前先设置悬念。例如,在《孤独之旅》的教学过程中,对杜小康的心理有这样一段描写,“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呢?”教师可以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制造悬念,而文章中的疑问句则是教师设置悬念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提问“你心中的前方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对“前方”有深刻的思考。
  三、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模式,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此种阅读模式的阅读方法,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日常阅读方法有“精读法”“略读法”“猜测法”“问题导读法”等。学生根据自身阅读内容、阅读的感受度和使用的方法阅读效率来选择阅读方法。对于“整本书阅读”模式来讲,学生所需要阅读的内容较多,并且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所以精读、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是最为适宜的[4]。教师通过让学生灵活使用阅读方法的教学,体现出初中生阅读自由、高效的理念,学生自主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能动性才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在对部编版初中语文《孤独之旅》到《草房子》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两篇书籍的目录以及前言进行略读,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在学生的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读不懂、情节不重要的地方进行略读。当对于情节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内容,则需要学生进行精读,如在《孤独之旅》中对杜小康家的介绍,此处虽没有使用其他的修辞手法,但却是对写作背景的交代,需要学生进行精读。
  四、开展课堂阅读实践活动
  阅读实践活动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5]。语文课堂的教学是学生阅读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并且还能够让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反应,来观察学生的学习狀况,针对学生出现的阅读问题,开展个性化教育。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内容来看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如对精华内容进行深入感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或者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模式展开阅读探讨,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6]。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孤独之旅》到《草房子》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精华片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首先组内对所选择的片段进行交换阅读,保证每个人都能阅读到不同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深入分析归纳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倾注的感情。或者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探讨,如以曹文轩的写作风格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找出两本书阅读内容中最能体现作者风格的阅读片段。“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书育人中育人的真正意义,能够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随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教授这种阅读方式,满足初中生日渐增长的阅读需求。初中生正处于信息的快速接收时期,需要扩大阅读量以及阅读范围,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不断增长。在对单篇内容与整本书内容进行阅读之后,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容结构以及逻辑体系都有很高的相似度。但整本书阅读中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也更有深意,让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审美熏陶,训练学生提炼文章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思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詹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相关问题——以《〈红楼梦〉选读》的一例教学设计为讨论对象[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06):76-82.
  [2]王君,孙秋备,俞春霞,陈荔,李雪兰,于修影,张敏,史丽芬,石忠冕,陈净净.跳板群文一相逢 浮云自不遮望眼——群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3):4-12.
  [3]《中语参》新推数字化初高中语文教学精品、力作——全国高端“整本书阅读”教学大会(北京)精品课全视频课件优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4):82.
  [4]何元俭,肖秀玲.学术类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及实现路径——以《语文常谈》任务书的编写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5):48-50.
  [5]于保东,郭青晓.设计适切的阅读任务群是深度阅读整本书的关键——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25):15-18.
  [6]王元贞,袁海锋.浅谈阿长身上的“母亲”影像——《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的阿长形象探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08):3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5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