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现代学校教育时间规划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安冉

  摘 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明确对时间展开了具体的阐释,在现代社会,时间对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教育的存在也是一种时间的存在,教育活动与时间是密切勾连的。本文通过厘定教育时间的相关概念,重点探讨影响学校教育时间的主体及其在具体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探讨学校教育时间真正的应然状态。
  关键词: 时间规划;现代学校;学校教育
  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却贯穿于我们生命的始终,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切。关于时间的界定层出不穷,正如奥古斯丁所感慨的那样“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物理学关注客观物理时间、哲学关注人类精神层面,这两个学科关于时间的研究为教育学对时间的研究奠定了学科基础,使得现代学校教育中时间规划更具独特性。
  一、 教育时间的相关概念
  教育中的时间主要是围绕生命、学校教育时间以及绵延这三点概念展开的,生命奠定了人类的生理基础,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学校教育时间则是贯穿于生命中的主体学习形式,正是因为学校教育时间的存在才使得个人乃至社会得到秩序发展和进步;而绵延则是最终所要达到的教育理想。
  (一)生命
  人类对于生命具有不同的见解,马克思认为生命分为种生命和类生命两种形式,种生命是自然给予的生命存在,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类生命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生的自为的生命存在。而学者冯建军则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将人的生命划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生理的肉体生命,也稱为自然生命,是人们得以生长发展的生理基础;二是精神生命,即学生在学校中通过教育所获得的成长,使个人的意志,思想得以提升;三是社会生命,即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并学会社会交往。
  (二)学校教育时间
  对于教育时间的概念,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时间是指个体接受教育的时间贯穿人类一生;狭义的教育时间则专指学校教育时间,它所强调的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合内开展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学校教育时间对于个人以及社会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离开了教育时间,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持续;离开了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时间则成了毫无意义的“空壳”。
  (三)绵延
  绵延一词来源于柏格森生命哲学体系里的基本概念,这一哲学体系认为真正的时间是主观的,即“绵延”。首先,绵延意味着生命的创造,通过不断创造人类文明得以进化;其次,绵延并不意味着对过去生命的否定,生命在流动中不断地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原有的内涵,是对原有生命的继承;绵延意味着对生命宽度和高度的增长,生命并不单单向远处流动,更会向更深处发展,即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就像一条不断向前发展的射线,而在这条直线上,又垂直交叉着一条条学校教育时间这一纵坐标,最后是绵延这一概念,它如同竖坐标,将我们原有的生命变得立体而有深度。这三个概念分别与我们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相对应,而时间则流动于其中,推动着生命的发展。
  二、 影响学校教育时间的主体
  关于学校时间教育,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包括家长、学生、政治文化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国家、学校、教师以及学生。
  (一)国家
  从宏观上来说,对学校教育做出整体规划的便是国家。通过对我国学制的制定,国家对教育系统做出系统设计,如以往的壬寅学制、1922新学制等都是国家对教育时间在整体上“面”的调整;而在每个学段又有相应的课程计划,这些课程计划体现在时间上则主要是对学期内的教学安排,以及对寒暑假等各种假期的安排,如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的阶段所拥有的假期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则是国家在具体“线”的这一层面对教育时间的规划;其次,就是学校教育中的各种考试,小至一次次的模考,大至中考高考等,这是国家在教育时间上“点”的规划。而学制,课程计划以及考试这三者都是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校教育时间的规划,它处在学校教育时间运行的最外围,限定了学校教育时间的长短,学生的年龄等方面。
  (二)学校
  在中观层面上,主要由学校在通过各种制度对教育时间进行规划。所谓制度,它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纳入这样的规则体系当中,使体制中人的行为得到控制,保持一定的秩序。在学校中主要包含三种制度,首先,是正式制度时间表,指的是学校中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其作用是保障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成长;其次是半正式的制度时间表,主要有学校中的铃声以及教室内的钟表等,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命成长特征;最后是非正式的时间表,主要指学校的课余时间里,学生自己的计划和安排,这种时间表可以促进学生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进一步成长,是学生基于其生命成长需要在取得学校同意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系列时间表。
  (三)教师
  在微观层面上,主要是由教师对学校教育时间进行规划。在学校的安排下,教师对不同时间段的课堂,根据学生的兴趣,注意力等因素进行时间安排与统筹。
  (四)学生
  学生在学校时间中是主要体验者。在学校中,不同的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存在着差异,他们时间节奏感以及时间方向感的不同,都会影响其对时间的体验,不同学生对时间的安排反映的是他们对自己生命的理解和体会,不同的学生个体会对学校教育时间具有不同的感受。
  三、 学校教育时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一步改革,部分现实的学校教育时间受到更宏观的社会时间的制约和影响,呈现出工业化社会的时间特征,出现了时间的“异化”。
  (一)教育时间的僵化
  随着社会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利用钟表来衡量时间,安排每日活动,但与此同时,学校的教育时间也随之被纳入整齐严格的规划之中,这意味着学校中的个体失去了自主决定时间的机会,学生的生物时间,心理时间,生活时间被忽略和屏蔽,而学校教育时间的制定也只关注普遍而忽视了个别的差异,学生的休息并非意味着劳累而是因为学校的时间表规定现在是休息时间,这足以体现学校教育时间的僵化与机械。   (二)教育时间的碎片化
  在学校追求秩序与整齐的同时,教育时间也逐渐被分割为若干片段,如上课时间、休息时间、午饭时间、午休时间等,虽说对时间的进一步细化有利于对单位时间进行操作、便于学校的管理和规划,但同时也使教学活动被割裂开来,活动的内容被无理地分裂并处于不断转化的过程当中。各个学校的时間表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中,根据现代学校时间表上的规划,学校活动被提前分割成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时间段,而学校中的人则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待命状态。
  (三)教育时间的剥夺化
  学校虽然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但是其中的每一位个体都具有其独特时间体验、时间认知以及时间需求。但是作为制度时间的现代学校教育时间却排斥个体的自我时间和互动时间,占据着绝对的霸权。最明显的便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就是在固定的空间进行教学,统一学习进度和内容,虽说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却绝对统一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这一时间规划,在班级授课制这一制度下,个体失去了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失去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剥夺式的教育时间成为了操纵和训练学生的工具,排斥学校教育的多样和个性。
  (四)学校教育时间规划异化的应对策略
  现代学校教育时间所存在的问题不仅破坏了学校教育生活的自然结构,更为关键的是限制了学校中人的自由发展。首先,学校教育时间应该是一种自由时间,在时间制度的制定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更多的弹性空间,使那些难以提前预知而又非常重要的活动有充分而自由的时间得以进行。其次,学校的教育时间的安排应该与自然时间相契合,让学校中的个体得以树立劳逸结合的正确的闲暇观念。学校虽然是一个集体活动的社会化组织,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个体都要在时间规划上保持绝对的统一划齐,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与学生自然发展的时间相契合,充分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及多样性的发展,因为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和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差异,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习,也不能用一个方式去培养每一个学生。最后,学校教育时间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时间,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时间的核心体验者,应该置于一种自由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操纵时间而非被时间所控制,而不是以时间为界限人为地将学校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剥离。
  参考文献:
  [1](古罗马)S.A.奥古斯丁,周士良译.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42.
  [2]郑祥神,王班等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136.
  [3]孙孔懿.《教育时间学》出版十年反思与前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5):12-13.
  [4]王晋生.柏格森绵延概念探讨[J].山东大学学报,2003(6):108-111.
  [5]吴国盛.时间的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90.
  [6]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271.
  [7]刘济良等.生命的沉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
  [8]桑志坚.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教育时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8,11.
  [9]桑志坚.现代学校教育时间的异化与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6(10):41.
  [10]李伦.开创没有“墙壁”的自由王国: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开放式教育[J].人民教育,2011(17):12,14.
  作者简介:  安冉,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3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