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生命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邱韵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生伤害生命的事件增多,生命教育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生死教育,生命教育更多的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优质生命能力的教育。本文以作者在西部某小学实施生命教育为基础,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实施的必要性、主要内容、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小学生;生命;教育
  一、 生命教育的内涵
  人类早期对生命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生命的由来与死后归向的问题上。关于生死教育的探索是近现代出现的。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智慧生活学校,开始倡导并践行生命教育思想。随后,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开始在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一词在我国教育界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生命教育出现之初,人们对其内涵、概念的界定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引用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慧教授的观点,刘教授分别从生命教育诞生与发展脉络的角度、从个体生命的角度、从生命特性角度、从真善美的角度来阐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从生命教育诞生和发展脉络来看,生命教育最早出现是针对中小学生对生命不珍视,伤害生命的现象,后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重视,教育界开始寻找教育的本真,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基点,生命教育应该是本真教育的回归。同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许多中小学教师开始探索如何构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域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的工具。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来分析,生命教育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人的生命是持续一生的,人的一生也都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生命教育也应该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过程,所以生命教育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个体生命是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的发展过程,所以生命教育也应该是全人的教育;个体生命是目的性与工具性的并存,然而当代教育更多的是指向工具性、功利性的,精神性、意义性的教育缺失,所以生命教育还应该是心灵教育、精神教育、意义教育。
  从生命特性角度分析,生命本身是一个能量场,生命教育可以借助生命本身的力量来作为教育资源。华特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写道:“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从生命中学习。”所以生命教育是回归人的本质的教育。
  从真善美的角度分析,生命之“真”的教育,就是借助各种科学知识了解生命本身的特性,包括生命的诞生、死亡、个体生命的差异等;生命之“善”的教育,主要体现为如何对待生命、生命的价值以及关爱生命的教育,包括保护生命、关心生命、珍惜与尊重生命、感恩生命等。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生命之“善”的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标准审视教育怎么做才好的教育,即生命化教育。主要体现为教育要以生命为本,遵循生命之道,开发生命潜能,以生命影响生命,促进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生命之“美”的教育,就是生命美育,以生命美学为基础欣赏生命、展示生命、丰富生命、完善生命、美化生命等。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教育是一个多元的集合概念,包含多个层次和维度。生命教育是本真教育、终身教育、全人教育,也是心灵教育、精神教育、意义教育,生命教育是关于真善美的教育。归根结底,生命教育最后的指向都是在于如何培育一个具有优质生命能力的人。
  二、 小学阶段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多元文化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捆绑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人类被电子产品异化,人的生命价值、精神方向出现危机。在成人被异化的同时,中小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对于价值观还未建立起来的小学生而言更为严重。
  通过笔者对实施地小学生的随机访谈了解到,大部分的小学生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即使今天倡导家校共育的理念,但是很多家长依旧没有办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个方面是由于家長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另一个方面是家长文化程度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同时电子产品占据了家长很多的时间,使得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单元式的居住结构以及缺少同伴的陪伴,大部分孩子的闲暇时间也被电子产品吸引。混乱复杂的网络平台,对孩子良好价值观的培养形成巨大的冲击,而对于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小学生而言影响更大。中小学生伤害生命的事件频发也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小学生生命教育。小学阶段是个人价值观建立和培养的阶段,也是品格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对老师与家长的敬畏让其较容易认同和吸收老师的教导,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价值观的固化。价值观一旦形成,在今后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 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
  从生命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过程。本团队生命教育主要借鉴彩虹生命教育协会前期的教学成果,从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四个维度来展开生命教育。
  “人与己”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学会处理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国的家庭教育受传统思想影响较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成为父母教育孩子的为人守则,很多孩子没有得到父母正向的欣赏和鼓励,从而转向自卑和谦虚,这也成为阻挡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欣赏的一个绊脚石。所以在人与己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从而学会欣赏自己。只有学会欣赏自己,才能够懂得欣赏别人,从而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人与人”的教学。人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个体,人的一生都在群体当中生活。如何与人相处是生存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自我期待满足的一种方式。人与人的教学中,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学习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树立同理心观念,体会爱的含义,学习去关心、肯定他人,学会爱自己与爱别人,进一步体会自己应该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与环境”的教学。人自出生以来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当中,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小学生而言,重点是让他们能够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保护自然环境应该从当代青少年开始。人与环境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并熟悉我们身边的环境,学会欣赏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懂得珍惜与保护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生物链,明白人与动物的关系,学会保护动物,共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与生命”的教学。这个部分是在前三个部分基础上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整个生命教育的核心。小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积极创造人生价值是这个阶段重要的任务。在人与生命的课程当中,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诞生与死亡,正确认识生命,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老病死,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学习珍惜生命以及珍惜身边活着的人;引导学生树立正向信念来面对生命中的困难和缺憾,增强自己的生命能量和生命价值。
  四、 小学生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教育本身也是有生命力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活力,内容丰富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获得生命的知识,提升生命价值,感受生命的意义,获得优质生命能力是我们的教学核心。下面就生命教育课堂的授课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命教育是激发学生生命热情,唤醒与激励学生生命意识的场所。教师需要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所以在实践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热情的良好开端,教师需要根据每次课的知识特点与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导入内容。本团队生命教育课堂的导入通常是以丰富有趣的绘本展开的,透过与每个单元主题相关的绘本切入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丰富的绘本图画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儿童在精彩的绘本故事引领之下展开思考并通过老师的引导更新自己的观念,形成新的价值观。绘本导入也是同学们一致表示非常喜欢的形式,避免了枯燥的文字,以丰富的图画故事来展开想象,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构建和谐课堂,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其主动学习与参与到生命教育教學中来的另一重要方法。小学生天真活泼,个体的自我意识基本建立。小学课堂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中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以此来获得自我认同,这就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多给学生创造与老师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多一些自由,少一些规定,在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小学生生命得到解放,生命意识得到增强。本团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创造积极和谐的氛围,学生们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并通过积分奖励,争当小组长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效果较好。
  (三)丰富生命体验,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听课,学习热情难以激发。生命教育课堂应该是有生命力的课堂,作为授课教师本身需要具有生命力,教师具有生命力的授课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有生命力和活力的课堂。本团队在授课过程中,除了采用绘本导入,引起同学兴趣以外,还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游戏、主题绘画等体验式的课堂让同学们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生命,以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强化学习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是工具,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与丰富的教学内容,让生命教育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才是生命教育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贺文静,田夏彪.小学生命教育实践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2).
  [4]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9):93-95.
  [5]江庆佳.“生命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策略[J].黑河教育,2020(1):48-49.
  作者简介:  邱韵,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生命教育探究——基于台湾生命教育模式在西部的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18H413);榆林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GK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