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常时期的非常课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中凌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通知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的网络云课堂,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于是,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感人事例。比如,方舱中刻苦学习的少年,西藏自治区爬上雪山才能看到视频的女孩,为女儿上网课搭出简易帐篷的妈妈……但作为教育者,感动之余,更应该思考学生此时在学习什么?若依然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教育观,那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生学习的依然是教材与教辅,某些学校及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也依然是埋头读书、拼命刷题、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所有的刻苦,也无非是应试焦虑的折射。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必将成为全体国民的集体记忆,成为每个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屏蔽这一切,就是漠视现实对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因此,为学生提供内涵丰富的资源包,开发与疫情时事紧密联系的课程,就成为必须。通过线上指导交流,线下自主探究,学生的居家学习才能指向科学素养、公民意识和人文情怀的提升。
  面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笔者尝试引领他们思考并探究:在这样的“大疫”之下,我能记录些什么,想法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
  ●做历史的记录者
  2020年春节,人们再不能像往年那样兴高采烈地聚会,无拘无束地出门,只能宅在家中,刷着不断更新的新冠肺炎消息。想到班里孩子全国各地都有,此时大多已跟随父母回了老家,他们正在亲历着童年里最异样的春节,应该把它记录下来。
  于是,笔者在班级群里发出倡议: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的祖国正处于疫情威胁之下,无论你身在何处,一定都感受到了它的阴森恐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你的春节是怎样度过的,你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在这段时间有哪些历险吗?请拿起你的笔,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来吧。只要写下来,我们就是这段历史的记录者。
  于是,同学们在家中读到了小伙伴们经历的各种各样的春节:有的在都市,有的在农村;有的已匆忙返城,有的被困老家;有的家人已被隔离,有的处于惶恐之中……特别是有位同学写出了《我在湖北过春节》(作文节选):
  山后面的村民有从武汉回来的,还没说会传染的时候,我大舅和他们玩了一会麻将。后来,他们都被隔离了,连同我大舅。想想病毒离我们这样近,真是太可怕了。
  在大舅被隔离的日子里,我们全家都提心吊胆,生怕他被感染了病毒。我的表弟小石头天天给他打电话,让爸爸快点回来带他玩。后来终于回来了,可隔离仍然没有结束,大舅还要在家自我隔离。他被困在2楼,不能下楼,更不能出门,也不能接触家里人。连吃饭都是让人送上去,放在门口,他自己拿进去吃。真像个犯人了。
  小石頭还是见不到爸爸,他可真可怜啊!
  相较于电视与网络信息,同学之间这样朴素自然的记录,让他们觉得更为亲切,也更真切地观察到了疫情之下的人间百态。同学们在她的作文下纷纷留言:一定要注意安全,早日平安回来。我们都是湖北人,我们都是一家人,加油!
  是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从蝙蝠到中间宿主
  新冠病毒到底从哪里来,与华南海鲜市场有没有关系?孩子们的问题和老师一样多。恰好网络正在热播《蝙蝠给人类的一封信》这个小视频,将蝙蝠拟人化,介绍它的生活习惯,因其体内寄生上千种病毒而成为最有名的病毒宿主,人类为满足口腹之欲,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当然,作者仍然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思维,将蝙蝠的自然属性塑造成了英雄行为,以及对于病毒是否因直接食用而传播,都讲述得不够科学,但这恰好可以成为课程探究的起点。
  于是,笔者录制了引导学生探究《从蝙蝠到中间宿主》的微课。
  课程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与家长共同探究中国古代的福文化,认识蝙蝠形象作为“福”的象征,曾广泛地被绘制于建筑、服饰、器物等,今天仍然可见。但最近因新冠病毒暴发,人们对蝙蝠的认知由“福”转“祸”,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发展变化。其次是结合上学期的书信习作,预测蝙蝠写给人类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并观看微视频进行验证,再与家人或伙伴讨论解决视频中的问题:结合上学期的古希腊神话阅读,“潘多拉的盒子”有什么象征意义?了解“宿主”与“中间宿主”的关系。为什么作者说《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是你们自己?最后引入最新研究,从蝙蝠到人类的中间宿主可能是穿山甲,请查找资料,了解这种动物的习性和生存状况,代替它们给人类写一封信。
  学生围绕这个微课程,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后的学习成果为一封信。
  在信中,他们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明白人要有所敬畏。对于成人世界,他们代表穿山甲表达愤怒,也发出呼吁:
  最近,我再一次成为了你们时刻关注的网红。都说我是什么肺炎疫情的中间宿主,蝙蝠把病毒传染给了我,我又把病毒带到了你们身上……我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你们眼里的“杀人犯”。我真不是故意要传染给你们的,还不是因为你们贪婪想吃我的肉?你们不顾国家的法律,偷偷猎杀我们。现在你们意识到错了吧?你们现在,孩子不能出去上学,大人也不能出去工作,都宅在家里,无聊透顶,你们在家里不仅无聊,而且每天都需要关注疫情,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你们一定很痛苦吧?
  我告诉你们,我不是唯一的中间宿主,还有其他很多野生动物都是。
  人类啊!请你们不要再捕杀我们了,我们不想被灭绝,我们的数量真的不多了,连稀缺的大熊猫都比不过。也请不要再吃我们了,毕竟这也是在保护你们自己。这样你们才可以很快地度过疫情。(学生李莘雨作文节选)
  ●致敬逆行英雄
  疫情当前,同学们能够居家安心生活与学习,是无数逆行者在抗击着病毒洪流,守护着这份安全与安宁。有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一线的警察保安,有各个社区工作者,更有始终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以及奉献爱心的志愿者们。他们身上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胜过一切华辞美章,是最好的读本与课程。
  让危机成为学习的契机,让现实成为最佳的教材,笔者设计了以“致敬逆行者”为核心的线上线下交互学习课程。
  首先是利用微信小打卡程序,朗读约翰·多恩的诗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朗读中体会灾难面前没有旁观者,我们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必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打胜这场“战疫”。
  其次是观看《14亿人在战斗》的微视频,在6天建起一所医院、驰援2330公里救助一条新生命、17天坚守一个岗位等一系列数字中,去感受各行各业的同舟共济,认识什么叫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然后再有选择地完成以下线下学习任务:
  1.从微电影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组数字,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写出他们的故事。
  2.如果你的家人也在抗疫,请采访他(她),把故事写下来。
  3.以时间为主线,用数字来记录你的一天。(科学合理地在家学习与生活,你也是英雄)
  4.设计一个微电影,拍成小视频。
  钟南山院士在抗击疫情中,以令人敬仰的学术素养和冷静无畏的医者仁心,成为民族英雄、全民偶像。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纷纷给他写信,他也在3月5日写了回信和寄语。如何读懂英雄、崇敬英雄,向英雄学习呢?笔者设计了合作探究的导学单。
  查找资料,了解钟南山院士的生平,为他设计一张个性名片。
  读小朋友写给钟南山院士的信以及他写给孩子们的回信,解读他的寄语。
  设想2020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会有钟南山院士。请参照2003年的颁奖辞写一份今年的颁奖辞。
  非常时期,我们无法与学生面对面授课,必须设计出有吸引力的课程,由原来的书本、课堂转向生活与社会,尤其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能使居家学习真实发生。学习的方式也不仅仅是传统的纸笔,而是充分利用网络,与家人和小伙伴共同制作图片、音频、视频或其他作品,这是思考与实践,更是传承与创新。
  在非常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师生共同上了一次“人生大课”。第一次如此认真地思考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也共同提升了搜索、甄别和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多媒体和网络交际工具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8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