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洪鑫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通过家园合作,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家园合作;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在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着重大差异,前者以游戏为主导形式,后者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导形式,这种客观存在造成了幼儿入小学后的不适应。而目前家长对孩子学业有过高的要求,过分包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责任感、独立性及有关能力的形成,更加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根据小学低年级教师和家长反映,学生入学后对小学学习生活不习惯的现象十分明显。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而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幼儿期至关重要。鉴于此,以家园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基本学习习惯为目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能帮助幼儿顺利步入小学生活。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担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教育在幼儿早期发展中的影响非常大,幼儿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60%的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对幼儿的思想品质、文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这是学校教育和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
  习惯是人们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是在学习、生活中无意识的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坚持来实现。因此,让幼儿规律的生活,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却往往忽视了这一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加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工作的共同配合,共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家园配合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也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家园配合,同步教育”主要是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这是家长工作的重要内容。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教师感觉幼儿比较听话,能积极做事;而在家里,多数家长反映幼儿任性、依赖性强、做事拖拉散漫。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园里幼儿坚持每天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剩饭。而在家,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甚至家长追着撵着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双方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的教育目的。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巩固和发展幼儿在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互通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共同研究教育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2.言传身教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尚是一片空白,相反会对自己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非常注意,父母的不文明言语和举动都有可能会误导他们。针对这种状况,家长要做孩子的表率,严格要求自己,与孩子在一起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和言谈给孩子做榜样。如当家长看到地上有一些垃圾时,可以對孩子提问,说:“你看,这里有垃圾,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让家里干净啊?”并当着孩子的面把垃圾拣进垃圾桶。以后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孩子就有可能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再如,幼儿因为一件玩具与同伴争抢,作为家长这时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同伴分享,遇到矛盾如何处理,通过反复的“讲”以及“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
  3.科学引导
  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关键。教育方法不当,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如一些家长没有有效地引导和约束孩子的行为,任由孩子花钱,任由孩子挑吃的,导致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更无从谈起孝敬老人。另外,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有这样一个例子,妈妈带着孩子去散步,孩子看到路上有一片树叶,就捡起树叶蹲在地上玩,不同的妈妈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其中有的妈妈会马上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有的妈妈则采取了另外的处理方法,首先是赞扬孩子,夸孩子观察仔细,能发现地上的树叶,随后话锋一转,跟孩子说树叶有点脏,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这样孩子就很愉快地带着树叶回家了。后一种处理方式中家长不仅尊重了孩子,还增加了一次亲子活动机会。同一件事情,由于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同,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科学引导。
  4.强化巩固
  通过反复训练、练习,强化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并发展适当的态度,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和家长要求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好等,如果幼儿不会做,就要仔细做示范。家长随时都要有“习惯教育”的意识,在一点一滴中严抓幼儿的习惯培养。同时,还要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强化积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大班幼兒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他们面临即将升入小学。作为家长要配合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习惯
  要让幼儿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问题。为此,可以带幼儿进行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
  2.培养幼儿乐于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个人能力的反映、素质的体现、品质的外露。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倾听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乐于倾听,关键在于“乐”,要让幼儿愿意听。为此,教师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这样幼儿才会愿意听。久而久之,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然,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光靠一两次的说教是不够的,长期坚持下来才会有效。
  3.培养幼儿敢于表达的习惯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需要幼儿有大胆说话的勇气,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描述简单的事物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在幼儿说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注意纠正幼儿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他们长句短说,调控语速,让幼儿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不善于表达的幼儿,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多多给予表扬鼓励,让幼儿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多说多练,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幼儿园,一般没有写汉字的要求,但是到了大班,幼儿应该学习简单的数字书写,培养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如养成良好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因此,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莫源秋,韦凌云.幼儿常规教育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付淑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9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