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余炜 韩钊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欲盖高楼,先打地基”,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的方法合理、灵活”。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单纯的计算练习无疑是枯燥无味的,让很多天性活泼的孩子望而生畏,那么如何让課堂变得充满活力,进而让孩子们爱上计算呢?
  一、掌握基础知识是计算的关键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想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得弄明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点。比如,要用什么运算律、什么公式定理,涉及的数学问题是哪一类等,弄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才能着手进行计算。
  如一年级让学生熟背20以内的加减法,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后续学习两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1)背10以内的加法,用“凑+法”,有序进行背诵。
  (2)背被减数是10的数。
  (3)背20以内的加法,方法同“凑+法”。
  (4)背被减数是20的数。
  再如,“乘法结合律”,我教这一定律时,举了这样一个实例:爸妈同买一种水果,单价都是3元,爸爸买了3斤,妈妈买了2斤,请问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怎么计算?有生列:3×3+2×3=15(元),还有生列(3+2)×3=15(元),我告诉他们这两种方法都对,这两种方法是互逆关系,即“乘法结合律”。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喜欢上计算并且以此为乐,那么孩子的计算能力一定不会差。兴趣是内动力,是学习道路上最好的导师,大多数学习都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兴趣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被调动起来。因此,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具体该怎么做呢?
  1.数形结合,让学生做一些感兴趣的计算练习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字还是比较抽象的。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把单调的数字换成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把“5-2=?”这样单调的计算题描述成“小明的妈妈买了五个苹果,小明和妈妈每个人都吃了一个苹果,那么还剩几个苹果?”以这样有趣的情景设置计算题,化抽象为具体,使孩子们对枯燥无趣的数学计算产生兴趣。
  2.在做计算训练时,设置有奖竞赛
  每个人都有荣誉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表现在孩子身上尤为明显。在做计算训练时设置有奖竞赛,可以让孩子在完成训练后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计算题时,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看:符号、数据。
  (2)想:能否应用?是否简便?
  (3)算:按照顺序,认真做题。
  (4)验:是否抄错?是否算错?
  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常见的错误就是看错数字,而看错的原因很少是因为把题中的数字看错,因为题目中的墨印字一般不会认错,更多的是学生在做题时把自己前面写的给认错了,因此书写工整很有必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书写习惯是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除了书写习惯外,笔者觉得还有以下常见的不良计算习惯:
  1.审题不认真。尤其是遇到比较熟悉的题时,很多学生就放松了警惕,结果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数据。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看清题目、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后再动手做题的习惯。
  2.书写潦草。并不是要求学生字写多么好看,但至少要书写整齐,这样才不至于看错数据从而做错题。
  3.不验算。很多学生做完从不检查,这也是一个不好的计算习惯,计算过程中常常要“进位”,如果不是用笔“列竖式计算”,很多时候都有可能忘掉“进位”的数,从而把题算错。因此,验算是很有必要的事情,验算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四、加强计算练习
  “嘴上算来终觉浅,要知此题需动笔。”在具体训练题集的时候,教师可以分等级进行,要明白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要用辩证的角度看待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让不同学生做不同等级的题,不仅能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刺激他们追求更高难度的题,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强化训练,久而久之计算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家校形成合力
  有人提出“5+2=0”,什么意思呢?就是学校的五天学习生活加家里的两天周末生活,所学到的知识为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周末的确是放松的时候,不过不能忘乎所以,孩子的自制力远不如成年人,所以在学校有老师监管孩子学习,周末在家学习也需要家长进行监督,相信只要老师和家长形成合力,才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3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