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有序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探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开展有序思维训练,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有序思维概念,使学生爱上思维;鼓励自主思考问题,使学生善用思维;审清题目重要条件,使学生稳用思维;增加动手操作题目,使学生记忆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序思维;核心素养;思维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4-0076-02
  有序思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其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真实有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维的形成过程,灵活学习的思维方式,最终实现有序解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序思维,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思考问题,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解题思路。有序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地予以解决,数学综合能力得以发展。那么,如何开展有序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明确有序思维概念,使学生爱上思维
   有序思维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思路更加清晰,解题步骤更加严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有序思维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有序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这样,学生的参与性会更高,有利于形成有序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解释什么是有序思维。为此,可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我校共有教师14人,学生326人,大车可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可以坐20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呢?师:同学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运用有序思维。什么是有序思维呢?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考顺序解决问题。我们先来看,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了解了这些以后,就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了。生1:老师,我知道,问怎样租车最省钱,要先知道需要多少辆车。生2:老师,我觉得先需要知道有多少人坐车,然后看看需要多少辆车,再用一辆车的租金乘以车辆数就可以了。学生的思维在逐渐清晰,解题思路也在逐渐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有序思維概念,为实际运用打下了基础。
   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能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学生了解有序思维概念,懂得它的作用,才会在解决问题时进行有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有序思维,并逐渐形成习惯。
   二、鼓励自主思考问题,使学生善用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就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言,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善于思考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思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思考方法,有着思考问题的先后顺序,能够解决思考盲目性问题,非常适合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并养成习惯,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利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有这样一道数学题:2019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了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2.75%,单利计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师:同学们,这道题该怎样思考呢?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思考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思考,很快就有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生1:老师,利息加上本金,就是取出来的钱。生2:老师,我觉得应该先算利息。不对,要先算出一年的利息。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还不是有序的,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时间。很快,学生就找到了思路:本金乘以利率再乘以3,然后加上本金。这就是解题的思路,学生的思维在逐渐清晰。
   学生的解题思路能直观地反映其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是否正确有待于师生交流与讨论。为此,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在解题时善于运用有序思维,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便让学生理清思维顺序,明确解题思路,了解解题的步骤和思考的方向。
   三、审清题目重要条件,使学生稳用思维
   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解答问题,有的学生还会边读题,边忘记,这样会使思维陷入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序思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成为一个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人。在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把握题干,并对题干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稳用有序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训练。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长方体的笔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我想给它裹上漂亮的布,那么需要多少布呢?怎么计算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题干,让学生把握题干的主要信息。师:有了长、宽、高,求需要多少布,怎么计算呢?学生们很开心地回答,“太简单了,按照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计算就可以了。”但这种思维显然是错误的。这是一个笔筒,它是没有盖子的,学生遗漏了这个重要的信息。因此,要稳用有序思维解题,就要了解题干的重要信息,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点。
   审清题目,找准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这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分析有效信息是关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提醒学生不要遗漏信息,这样才能提高思维的有序性和准确性。
   四、增加动手操作题目,使学生记忆思维
   增加动手操作是一种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数学需要思考,更需要动手实践,也只有在动手实践中学生的操作才能更有序、更有效。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可以感悟公式的由来,懂得思维的先后顺序。可以说,动手实践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不仅能记忆思维路径,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实践。师:同学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圆柱呢?学生们开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的饮料罐,并动手把它剪开。师:同学们,将这个饮料罐从侧面剪开,是什么形状?它的上面和下面又是什么形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侧面是长方形,上面和下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形。”学生明确了圆柱的构造,就可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感受圆柱的构造。在此基础上,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思路会更加清晰。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增加动手操作题目,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使数学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还能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对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要使有序思维方式得以践行,就要立足学生的实际。为此,教师要明确有序思维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通过题干要求去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动手实践类题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强化思维,让有序思考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有序思维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丛晓红.培养学生数学有序思维“三策略”[J].数学大世界,2018(06).
  [2]陈翠燕.由感性孕育理性从无序变向有序——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有序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
  [3]桂俊婵.让核心问题为有序数学思维的培养助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6(11).
  [4]高舟舟.深化体验过程,培养有序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9(35).
  [5]黄龙玲,沈海玲.浅议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9(23).
  [6]崔燕.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以《轴对称图形》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40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