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借实验,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实验是小学数学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通过实验中的语言表述,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实验;数学课堂;小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反应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很多种教学形式,但是收效甚微,通过科学实验表明,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实验教学,引领学生动手探究,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灵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理解数学概念,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巧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充满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将实验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实验工具,能让学生感觉数学课堂不再是单调无味,毫无吸引力,而是有声有色的数学课堂。通过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学生间的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时,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长方体的饮料盒,教师首先让学生测量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由于每位同学准备的饮料盒子不相同,因此,测量结果也不一样,同学之间开始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是和长、宽、高有关系,分分猜测计算公式,有同学受周长影响写出公式:(长+宽)×高,有同学写出长×(宽+高),有同学写出长×宽×高……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师表扬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并提出让学生将饮料盒中罐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容器中可以得到体积。学生们按照老师的引导操作,并验证自己推导出的公式的正确性。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体积=长×宽×高。通过课堂小实验,加深了学生对体积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由此可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从本质上掌握所学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巧借实验,提高学生思维创新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任落实到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有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证明,学生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是不可能激发创新意识的,教师要为学生设立宽松的教学环境,而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最佳途径之一。
  例如,教学“分数乘以分数”时,由于之前已经学过整数乘除法以及分数乘以整数等内容,学生在理论上很容易接受,教师让学生准备一张A4纸,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2/ 5×1/4,首先让学生将A4纸平均分成5份,将其中2份用铅笔图成阴影,然后让学生将画好的阴影部分继续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用红色笔表示出来,将A4纸展开,教师让学生观察红色部分所占面积就是计算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计算过程,并写出计算过程,不同的学生对分数乘法有不同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学生指出,不仅可以运用折纸的方法,还可以运用线段法或面积法来计算。
  上述案例,通过折纸实验,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更好的计算途径,通过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了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巧借实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社会科技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验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最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参与实验设计过程,给学生创造活动平台,营造活跃的实验环境,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进而提高教学效益。
  由以上内容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可促进其思维的进步发展。
  四、巧借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意识是师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学生存在一定的惰性,缺乏探究意识,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制约着数学教学的改革。生活中有很多数学小实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探究知识形成的规律,了解数学实验的过程,做到熟练地掌握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这种实验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有重要意义。
  例如,教学“因数与倍数”时,为了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教师可采用探究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准备大小相同的6个小正方形,上课时,教师请同学们利用6个小正方形摆出不同形式的长方形,并根据摆出的图形列出乘法、除法算式。有的学生直接将6个小正方形一字摆开成为一个长方形,并列出算式1×6=6、6×1=6、6÷1=6、6÷6=1;有的同学将6个小正方形分成两排摆放成长方形,列出算式2×3=6、3×2=6、6÷2=3、6÷3=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两组算式的共同特征,学生认真观察发现,1组中每个算式都有1和6两个数,2组中每个算式都有2、3和6三个数。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些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2、3两个数是6的因数,反过来,6是2、3两个数的倍数。同样,1和6之间也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通过课堂小实验教学,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學中,通过动手操作、自由探究,迅速地掌握了所学内容,激发了学生想要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实验进行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灵动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宗建华.实验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66):111
  [2]袁晓新.实验让数学课堂呈现精彩———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18):12-13
  (江苏省南通市十里坊小学,江苏南通226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0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