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前预习的困境与突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孝国

  摘 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所有的教学过程进行紧密相连,而课前预习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些年来,如何破除课前预习困局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克服的问题。本文认为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通过运用预习习惯养成、学习兴趣激发,评价形式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精准把握在内多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预习方案的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预习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全面提升其个人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困境;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优先体现在课前预习上。到目前为止,很多教师受制于自身教学能力及整体教学环境所束缚,其课前预习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在具体的作业量设置还是内容分析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致使语文课前预习效果并不理想。也有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实际的教材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展开精细化的课前预习方案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课前预习面临着新的困境,无法起到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下面将会对具体实践策略进行阐述。
  一、 精准把握,合理设计
  要想实现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效果,就必须做到对于教材内容的精准把握,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具体差异和知识接受程度,并以此展开合理的课前预习内容设计。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正确认知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前对字词等相关基本学科知识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整个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具备更为强悍的认知能力。因此,要做到教材内容的精准把握和合理设计,制定出可行性更高的课前预习方案。
  在具体的内容设计上,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来实现。这是因为每一个教师对于课前预习的理解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通过集体的备课组织,能够做到多角度对于一些内容的解读和分析,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全面提升课前预习水平,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预习能力。也要充分利用包括大数据、多媒体技术在内的众多先进技术,不断丰富预习内容和形式。可以使用包括观看短片、音频在内的多种预习素材,使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有动态化的认知,全面增强其课前预习效果,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二、 过程评价,合理引导
  在整个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实践过程当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更加注重过程性的评价,而并非结果性的评判。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的预习过程做出考评,而并非单一的知识掌握结果。一方面,是因为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会掺杂一定的水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办法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对学生的整体知识认知是极为不利的,也就违背了初中语文预习的目的和初衷。除了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之外,也要更加重视对于学生预习的有效指导。受制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自我学习。只有进行合理的预习引导,才能够使其在整个过程当中找准学习方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预习能力。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评判方法,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表示,要想收到实效,方法就必须务实。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破解初中语文预习困局方面要增加不同的评价方式,现在较为单一的模式已经无法实现正确的督导和学习评估。从具体的方式机制上来看有很多种,比如说,书面作业评价、口头表扬在内的多种评价方式。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这几种方式往往是互相作用的。首先,教师可以采取书面反馈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效果做出一定的判断,并形成书面的评价报告,并将其中遇到的相关难题和问题提交给老师。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具体教学过程当中所要面对的难点及学生困惑问题展开高效教学,进一步提升其预习质量,从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三、 合作探究,丰富形式
  在课前预习的过程当中,更加主张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实现组内的交流和讨论的方式,来进一步提升课前预习水平。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先期要有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预习方法能力以后,展开个人的课前预习。在初中语文课前预习过程当中,要尝试形式的不断调整,从原来的教师指导转向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实现同学交际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课程内容。从而产生多样化的认知角度,全面提升课文的学习效率。除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之外,也可以开展以个体形式和创造性为主的预习,这两种方式更多的是以个人特性为出发点进行的。特别是作为创造性预习而言,要在整体习题难度设置上进行充分考量,进行科学的等级设置,从原来的简单再到最后的复杂。使得学生可以在不断变化的难度体系当中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思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创造力。有效避免过于机械式的学习,使其适应自我主动学习。
  除了合作探究之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意识,也是破解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困局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作为语文的课前预习来说,应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更多学习情景的有效设置,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将会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带来重大帮助,同样也可以使学生在整个课前预习过程当中进一步增强预期效果,提升课堂上的知识接收效果。让学生们逐渐意识到学习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从而建立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可以让课前预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四、 养成习惯,激发动力
  在学生整个预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是破解课程预习困局的重要方式。其中有效的动力激发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不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积极性去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话,就没有办法实现自我学习机制的建立,无法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根据国外相关心理学家的研究来看,就激发学生动力来说,中等难度的题目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长期的自我激发将会使得学生积极性不断提升,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整个的预习过程當中,一旦遇到较为困难的作业,学生往往会产生较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其进行自我激励,使其注意力可以更加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良好的预习效果,能够使学生实现自我监控和注意力的不断集中,全面提升预习效率。   在进行预习习惯养成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结果,作为其行为习惯的重要养成标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方法指导,例如,查阅资料法,这种方法是学生面对生词及句子内涵无法理解时可以采取的重要方法。通过资料查阅,学生不仅仅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相应的阅读思考,可以更好了解到课文的背景及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句子内涵的深入了解。除了资料查阅之外,也可以采取类比分析的方法。这种预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实现对于不同文体的有效整理和文本特点的正确认知,从而实现了预习效果的不断增强。
  五、 责任明确,深化认知
  想解决课前预习的困局,就要做的责任明确,深化教师认知。教师应该承担起精心教学设计的责任,通过对预习内容和教材文本进行准确分析。并充分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系设计,其中也要充分明确具体预习方法和最终的结果。其次,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是细心指导。作为初中生而言,年龄阶段相对较小,个人并没有成熟的思维体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使其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注释及语言归纳在内的多种方法,实现对课文的准确预习。最后,要实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预习习惯的责任,通过建立合格的检查督促机制,使学生养成属于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认知方面,教师要对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准确认知。一方面,课文预习不仅仅只是单篇课文的预习,同样也可以包括假期期间的学习任务预习,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预习形式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明确预习不等于课堂教学,避免预习成为整个流水式的工作过程。这个环节只是为了更好推进课堂教学,并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实际作用,要对两者的关系有准确定位和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工作的准确推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六、 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在提升教师课前预习设计能力上,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组织工作的推进,很多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预习情景设置和内容分解上并不是特别的专业。这就需要学校引进相应的外部资源,通过定期展开培训讲座的方式,使广大教师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及一些方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方案设计能力。真正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展开科学的预习体系设计,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初中语文预习能力,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素养。其中要全面增强预习提示的设计能力,教师在预习提示中,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将课文丰富的内涵传达给学生,提醒学生课文的学习重点和疑难点,提示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且在预习提示的内容中,使用人称多是“自己”或“我们”第一人称,犹如是教材与学生或编者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谈”,给学生营造了对话的氛围,为学生学习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而,学生研读预习提示,就是在与教材及教材编者对话,从中能获取语文学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梁爱国.浅谈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J].学周刊,2011(15).
  [2]王忠,罗文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课前预习[J].教育革新,2011(2).
  [3]陈华.试谈对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认识[J].学周刊(B版),2011(3).
  [4]刘春燕.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A5).
  作者簡介:
  罗孝国,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榆中县第三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