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本教研更呼唤“现场诊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曹海永

  【关键词】校本教研;现场诊断;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4-0057-01
  作为从教学业务成长起来的校长,笔者无比迫切地希望教师们能最大限度地融入和深入校本教研,在課堂中成长和历练。“课堂诊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科研范式和方法,包含了对课堂的审阅、反思、讨论和研判,可以引领校本教研走向高阶思维和高峰体验。如何让大家通过校本教研碰撞思想的火花,积淀思想的力量,我们更需要“现场诊断”。
  当我们用审视的目光聚焦校本教研,我们在感慨之余难免有几分尴尬。在一些学校,校本教研往往是教研组长和分管领导的事情,许多教师参与意识不强:抱着一堆作业本边改边听;有的虽然全程参加却心不在焉,刷刷手机、聊聊天;有的倒也认真,但就是不愿发表意见……如此活动,谈何现场诊断?所以,校本教研中的“现场诊断”需要的是群策群言,只有大家都参与和卷入进来,都能积极地、真诚地畅谈优劣,才能营造一个智慧共享、思想共生的“磁力场”,进而提高“课堂诊断”(包括执教者的自我诊断和听课者的评课诊断)的现实针对性和未来指导性,提升教研活动在思想方面的高度、视阈方面的宽度以及主题挖掘方面的深度。现场诊断,固然要基于课堂的现场,要关注儿童的全部学习过程,尤其是其间所展现出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让教学的诊断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有意识地跳出这个有限的“现场”,置身儿童更大的学习场,透视和洞见现场背后的秘密,如此才能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那么,学校该如何让大家积极投身并融入这样一种“现场诊断”的教研活动呢?我想关键还是要解决一个“内生动力”的问题,因为鸡蛋由外打破是食物,由内打破是生命。比如,多年前笔者在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参加沙龙活动,学校安排的票选“沙龙明星”环节就很有意思,大大提高了大家发言的踊跃程度,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如果我们在说课、评课的“现场诊断”活动中,也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两个奖项,独具匠心地挑选一两件奖品,其效果也是很值得期待的。当然,调动积极性也绝非这样的小“刺激”所能完全达成的,我们还需要营造一种氛围。做教师的其实都很能说,为什么在这样的活动现场反而变得拘谨了呢?有时也是氛围所致。大家都不发言,或者都不真心发言,你说谁会主动地、傻乎乎地做“出头椽子”呢?一旦氛围活跃了,往往主持人想收都难。作为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在这方面真的应该多用点心,相信“有心”就会“有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课堂诊断”的主体,我们除了需要一点物质与精神的刺激,需要一种氛围的营造,更需要的其实还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底气。这种底气来源于什么?说到底无非是学习和行动,用陶行知的话就是“即行即知,知行合一”。
  (作者系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5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