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明城

  摘 要: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数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必须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这样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适应今后的社会与发展。小学是学生奠定基础,形成基础能力的重要时期,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形成这样的良好能力,教师就必须要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是帮助学生建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方式,完善教学方法,将高效课堂作为目的,重点探讨解决问题思维的培养方式。本文便以问题解决为根据,讨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能力培养
  问题解决思维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80年代,该观点一经提出就成了世界各国数学教育家的讨论热点。该理论的出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数学教育改革进程、趋势。该思维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问题的最终结果,同时也要知道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形成形式,包括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网络形成方式。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秉承以高度自主的态度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
  一、 激发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一) 自主学习、合作发现
  情景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该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主动进步的态度。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不积极情况,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逐步提升数学素质能力。教师应当合理的引导学生,重视情景教学的应用。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牢牢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且情景必须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够打消对学习的抵触和隔膜,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实践价值、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面积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房屋设计图,要求学生根据房屋设计图中瓷砖的长宽计算房屋的面积。或者反过来说在知道房屋面积和瓷砖长宽的情况下,分析应当使用多少块瓷砖才能够正好铺满房屋。用这种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具象化问题取代之前教学中常用的抽象问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的时候,因为内容与生活有很大联系,所以将会更加轻松地裂解原本抽象的知識。
  (二) 引导概括,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小学生就如同一张白纸,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知道与了解如何解决问题,从问题中提炼对解答有用的信息。所以数学教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锻炼学生问题信息提取方法,使学生在经验的积累下掌握问题解决思路和形式。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如何用已知信息找出未知信息,结合已知与未知信息得出最终的答案。对此教师不妨采用生活化教学形式,多利用开放性、启发性问题提问学生。如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等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在学生主动进入思考状态以后,学生的思考结果、思考思路便会得到清晰地体现。教师为学生营造问题情景的过程中,应当选用学生能够接受、感兴趣的材料。这样学生才会联系实际,主动、积极的概括问题信息。
  (三) 重视计算
  不论是哪一种数学问题都离不开计算,精准的计算可以提高学生问题解答效率。对此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基础能力,比如加减乘除知识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需要掌握、最需要重视的数学基础能力。学生必须要熟练地掌握基本运算原理、乘法口诀、加法口诀。此外学生还必须熟练运用解题技巧,小学时期的运算技巧练习是该时期的重点训练内容。最后则是速算技巧,学生需要在速算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找出规律,从而形成速算能力。教师应当在这一环节主动、积极的用可行的训练方法奠基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尤其是计算能力。这样学生在丰富的经验、技巧的加持下,才会更加顺利地完成数学精准解题。
  二、 完善教育方法
  (一) 学习新课标教育理念
  教师必须要掌握新课标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数学教育。把握与理解不同阶段的问题解决要求和目标。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在新课标的要求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必须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问题解决理念是以不同例题逻辑为依据,逐步渗透到具体内容当中的数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学生问题解决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要认真把握要求,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效率。
  (二) 拓展学生能力培养路径
  因小学生年龄小,不具备问题提出能力,所以教师有必要梳理课内外教材资源,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发现能力。低年级时期,教师应当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基础能力储备上,中年级时期应当将重心放在合作探究教学上,高年级时期则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分析、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有序的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育。在学生实践探索、合作探究中得出学生的学习问题,并以此来调整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 因材施教
  因小学生本身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往往非常的突出。为了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师绝不可以采用固定式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开展数学教育,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发挥的学习空间,要求学生独立动脑掌握问题解决思路,锻炼与培养学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意识。当然为应对不同层次与能力的学生学习要求,教师必须要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展开不同式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多样化、多元化的能力成长,该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必须要注重和学生的日常交流,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转化学生的问题解答思想。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将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通过转变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方式,使学生逐步进入主动学习数学的状态。教师必须要先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形成问题的解决能力。将学生视为教育的本位与中心,培养与促进学生形成问题解决思维、问题解决方法,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阳慧.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43):326-327.
  [2]虢治侠.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7):181.
  作者简介:
  张明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南坑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1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