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班教学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铭斐 刘帅 袁延召 贺瑞霞 倪红梅

  [摘 要] 针对现行普通本科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地基处理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大班授课问题及专业课程教学问题,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课上课下教学相结合,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提出大班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大班教学;混合式教学;地基处理
  [基金项目] “双创”建设背景下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2017SJGLX448)
  [作者简介] 杨铭斐(1990—),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研究及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234-03    [收稿日期] 2020-02-12
   一、引言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奠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自1997年高校扩招以来[1],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必然要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一般本科院校大班授课十分普遍,很多热门专业的授课班级人数严重超过了课程的实际承载量,一些公共课程的人数达到200人左右。大班环境下,高校专业教师的授课过程存在问题也面临挑战。以我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地基处理作为该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等系列岩土类课程的总结课程之一[2-5],授课人数在100左右。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各种复杂工程问题层出不穷。地基处理作为工程活动中的一个单独的分项工程,实践性较强,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具有实践领先于理论的特点[6]。在此形势下,本科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夯实基本理论知识,更注重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新形势下,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互动课堂等教学模式被接受和应用。以下以地基处理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班课程教学应用改革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我国高校大班教学中,讲授是目前任课教师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7]。对于专业课程,由于缺乏运用和实践,任课老师往往一讲到底,师生很少互动。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难以维持活跃状态。根据我校一项涉及155人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认为任课教师以讲授为主,课堂氛围不活躍的占比78%,学生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的人数占比仅为13%。
  2.学生基数大,课堂秩序差。大班教学学生基数大,导致课堂秩序容易失控。学生逃课现象较为普遍,根据在校生调查显示,只有20%的学生表示没有逃过课,经常逃课和偶尔逃课的学生分别占比20%和60%,39%的学生逃课原因是认为老师讲课无聊,听不懂。
  3.课堂互动少,学生参与率低。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以被动的听和记为主,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机会少。在实际调查的大班教学课堂上几乎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教师偶尔提问,学生也是被动回答,积极性不高。根据我校一项涉及155人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课堂上被动发言的27人,占比17.4%,没有发言的114人。
  4.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形式多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及作业,占比30%~40%。这种模式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综合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普遍存在考前突击现象,考核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二)地基处理教学存在问题
  地基处理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8];重经典案例的讲解,缺少对现实工程问题的分析。以我校地基处理课程为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基处理课程为33学时,均为理论学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24学时,均为理论学时。然而地基处理具有内容复杂、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中心,按规定按计划讲授教材各章节内容,教师讲起来时间紧迫,学生听起来千篇一律,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也无法体会学好地基处理这门课程对其今后工作发展的重要性。
  三、大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大班授课环境下,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开展课前预习、问题讨论和视频学习,线下翻转课堂,若干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多中心学习环境[9],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过程设计与课程互动上来。
  (一)有效调动学生参与
  1.课前考勤。大班环境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上课前在线手势考勤、在线二维码考勤、位置考勤等新颖的方式,在课前5分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考勤结果在线实时统计记录,结果真实有效,同时也提高了效率。
  2.课前预习、问题讨论。以我校的“学在城建”平台为例,为充分调动学生有效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真正把“线上+线下”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线上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开展前通过平台发放章节预习作业,规定作业的完成时间为本章节开课前,作业成绩直接计入平时成绩考核。预习作业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通过预习完成课前作业,对新章节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提高听课效率。
  3.在线视频学习。目前各高校在大力宣传和鼓励青年教师着手校级网络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通过申报和建立线上课程积极准备和完善课程资料,录制自己的课程视频。所以,就目前的环境,青年教师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一方面能有效地组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促进课程的建立和完善。   (二)课程过程成绩公开透明
  大班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通过结合线上教学的方式,能有效通过“学在城建”线上平台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学生参与完成情况直接与学生平时成绩挂钩,平时成绩具有实时性和公开性。平时成绩的积累真正体现为平时表现及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表1),学生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查询,能有效地避免目前高校真实存在的期末阅卷期间师生就平时成绩发生的重复性解释或争执。
  表1为我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地基处理课程的大班混合式教学的成绩构成。同学们通过预习作业、文献阅读、PPT汇报等充分参与到课堂互动与教学中,平时成绩占比的提高大大调动了学生“学在平时”的主动性,而考试发挥其最终检验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用功在平时,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其考试成绩。
  四、以复合地基概述为例的大班混合式教学新思路
  (一)课前自主学习,产生学习兴趣
  课程开始前由学生助理发放本章预习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预习准备完成习题,获得相应的预习习题成绩;同时在章节论坛提出与本章相关问题,问题由浅入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课堂。对于老师而言,通过学生问题讨论反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设计线下课堂。表2是复合地基概述章节的课前讨论问题。
  (二)学生分组准备PPT、视频资料
  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以5人一组为例,每组学生通过学习教材知识点和网上收集相关资料、视频,制作小组汇报PPT。PPT内容涉及复合地基定义、原理、发展概况、常用术语、破坏模式研究、承载力确定及沉降计算等,鼓励学生PPT内容拓展延伸,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结合工程实例讲解该领域的新技术及应用。通过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整理汇总、上台讲解的过程,可以有效地达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此过程开展的关键是老师对学生参与情况的积极引导和调动,可以通过课程学生助理协助完成,以保证过程质量。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创新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新工科模式下人才培养的方向。“产学研”相结合,教學的过程不应只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应了解技术知识的发展和应用方向,让学生学有所思。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和阅读,每个学生完成至少3篇相关文献阅读并提交阅读报告。结合近期学院开展的相关项目、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项目,组织学生参观及现场教学,增进对地基处理技术实践应用的兴趣。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校企联合,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互利共赢的过程,但普遍来看,企业多被动参与,合作程度较浅,广度不深。通过开展大班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可让教师抽开身去联系企业,将企业的具体工程实践纳入线下教学中来,让学生实地参观和了解一线工程的开展及运作,这对于丰富课程教学,激起学生深入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大有裨益。
  五、结语
  大班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及陈旧的考核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结合我校地基处理课程教学,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思路、新方法的应用及效果,有助于在大班授课环境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王朋朋,杨晓东,李伟,屈彩虹.高校小班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96-97.
  [2]程建军,王海娟.水利类本科《工程地质》课程课堂内外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98-100.
  [3]叶观宝.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柴新军,何春锋,鹿庆蕊,梁海安,李爱飞,吉植强.探讨式教学在地基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6(4):31-32+34.
  [5]孙凌云,陈宜虎.独立学院《地基与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9):129-130.
  [6]梁越,王俊杰.地基处理新技术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47-49.
  [7]王德才.高校大班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46-49.
  [8]章伟,时伟,张明义.案例教学法与“地基处理”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7(4):43-45.
  [9]吴宁,房琛琛,任燕飞.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6(5):34-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8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