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中职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中职古诗词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结合时代特色,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创新古诗词教学技巧和策略,丰富古诗词教学形式,提高古诗词教学成效,提升学生语言、思维、审美等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6-0074-02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思想认识、提升语文素养。常规的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注重对文本的分析解读,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没有深入挖掘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没有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已成为职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中职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一、古诗词的地位与教育价值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优秀的古诗词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的是农民在正午时分头顶炎炎烈日正在为禾苗除草,颗颗汗珠滴落到泥土里的情景。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教育人们珍惜粮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感,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中职古诗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古诗词的育人作用。
   二、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中职古诗词教学策略
   1.结合时代特点,优化教学设计
   学生好奇心强,对故事情节跌宕曲折的文学作品比较感兴趣,而对于古诗词学习往往兴趣不高,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丰富的内涵,读不透它的精髓。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例如,在《将进酒》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首诗十分形象地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笔者围绕“酒”,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何人饮酒?怎样饮酒?为何饮酒?自然而然地引出李白的宦海沉浮,从而让学生了解他的真我、真率、真性情,不与污泥浊水同流合污的品格,并讓学生在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去体会他激愤中涌动着的奋进的豪情。在拓展训练部分,笔者结合时代特点,精心设计了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环节。首先,读一读李白供奉翰林,蔑视权贵,视金钱权利如粪土后被奸佞小人所害,又傲然拒绝皇帝百千赏赐,愤然离京,告别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官场生活的故事。其次,想一想李白离开了舒适的宫廷生活,又告别了繁华的京城,没有了往日的一切,有的是与昔日好友“将进酒”,有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在新时代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说一说学习了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从李白身上汲取怎样的精神力量。学生们的回答令笔者欣慰。有的学生联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可能没有李白的才华横溢,即使卑微如苔藓,也要精彩绽放。有的学生谈到即使平凡,也要充满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最美的瞬间。有的学生还提到了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从学情出发,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情韵美,还能学习并发扬诗人那种乐观自信的精神,敢于直面人生,开拓创新。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2.图文结合,挖掘诗词内涵
   古诗词大多情感丰富、节奏鲜明、语言凝练、意境深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理解不透。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一般是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让学生朗读,接着讲解内容,分析主题思想,最后归纳写作特色。这样的程式化教学,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只有改变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时,笔者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花季般年龄的中职学生很难体会词人晚年孤独寂寞的千古愁情。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体悟词人的情感,笔者首先请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词——愁。围绕这个“愁”字,词人描写了一系列意象,笔者引导学生在找出意象的同时,把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幅具体可感的图画:寻寻觅觅图、急风饮酒图、雁过心伤图、满地黄花图、梧桐细雨图,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现这些图画,带领学生解读赏析,披露词人心迹。图文结合,能营造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意境,易于学生理解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在学习其他古诗词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图画来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如《山居秋暝》有空山新雨图、明月松林图、石上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渔舟图。图文结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3.多形式朗读,以读促学
   朗读是一把金钥匙,能开启诗歌殿堂之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诵读涵咏,初步感知。在意读中寻找词眼,分析意象,品析图景,体会情感;在情读中体会内涵,了解风格,体悟特色;在美读中投入激情,讲究节奏,体验韵律美,感受情感美,以此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學《琵琶行 并序》时,笔者让琅琅书声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琵琶行 并序》中琵琶女的演奏这部分内容为例,“轻拢慢捻抹复挑”,教师可通过动词前面的形容词教学生朗读,分出声音的轻重。接下来,教师可让男生读大弦部分,女生读小弦部分。对于“嘈嘈切切错杂弹”这一诗句,教师可安排男生读“嘈嘈切切”,女生读“错杂弹”,以取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然后,声音由高转低,到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一会儿,声音又通过“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高昂起来……这样的朗读紧扣文本,并随着语音语调的错杂高低起伏,宛若琵琶女一场精彩的表演。
   三、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核心素养培育下的中职古诗词教学尤为重要。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这是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保障。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古诗词教学策略,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素香.中职语文信息化诗词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2019(36).
  [2]洪琪.博观约取 善察妙用 精析巧组——例谈古诗教学中辅助教学资源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1).
  [3]袁丽.重建诗美:追寻古诗词的文化意象[J].江苏教育,2019(73).
  [4]沈素清.带领学生品味诗词之美[J].江苏教育,2019(73).
  [5]肖桃珍.抓字眼 搭平台 重吟诵——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9).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Ancient
  Poetr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Tang Rong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yin 214400, China)
   Abstract: Ancient poetry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under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teachers shoul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ctively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teaching means, innovate the teach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of ancient poetry, enrich the teaching forms of ancient poetr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ancient poetry,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language, thinking and aesthetic.
  Key words: core literacy;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0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