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中化学也应顺应改革形势,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式,增强教育质量。除了增加学生的化学知识外,还应着重培养其化学素养,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化学素养意为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构建化學知识框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了解实验注意问题,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为了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师应提前设计教学方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授课内容,向学生介绍基础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理解物质属性,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同时注重过程学习,培养其化学素养,使其领悟到化学的魅力,重点教授学习方法与思想,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指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答案。
  关键词:高中化学;策略;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无须思考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只需要将其记住。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并且影响了其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习效率低。为此应转变教学模式,除了教授基本的化学知识外,还应注重化学素养的提升。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关系自身与社会未来发展的能力素质与性格品性,核心素养包含了知识水平、技能、人生态度、价值观、处事原则等不同方面,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往往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得到的。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是不断变化的,其具备发展性;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往往不会产生质的改变,其也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核心素养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 简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可以从两方面简要介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一是通过化学学习学生掌握的技能与方法,其二是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价值观与性格品性。具体包含以下方面:通过观察物质世界与反应现象建立的对化学学科的观点与态度;明确处理化学问题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切入点;提升技术水平,培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利用化学知识改善环境,减少化学污染。新课标中对化学素养作了更为清楚的解释: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教导学生尊重事实现象,以科学的理念对待所学的知识,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品质,积极探索发现,坚持自己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绿色化学的观念,利用化学知识与相关技术改善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实验验证与创新观念,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定理推论都是基于实验提出的,应教授正确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质的相关属性,观察物质变化等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打破固定思维,勇于创新,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合理推理与模型构建,基于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假设,合理推理,之后通过查阅资料、实验验证等方式明确某一知识点,了解物质之间的联系,基于物质特性构建化学模型,辅助化学学习,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变化意识与守恒观念,所有物质都是在变化的,通常这种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以此解释相关现象;宏观认知与微观辩解,通过观察了解物质的外在特点,同时从原子、分子角度明确物质的组成,结合宏观与微观特点处理问题。总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增强问题处理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认知,掌握化学思维并应用于实践中。
  二、 增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 教授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应以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为根本,而化学素养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知识基础与完整的知识框架。也就是说,教授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形成化学素养的首要前提。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应着重介绍核心知识。核心知识往往是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其关系到次要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进展,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为此,教师应遵循教学计划,梳理化学知识,依据难度对内容进行区划,以此安排教学方案,合理分配时间精力,核心知识详细讲授,次要知识只需花费较少的时间,为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提供便利。为了更好地讲授核心内容,教师应对其做深入研究,不断增强自身水平,寻求更为有效的讲授方式。如,化学计量中“物质的量”属于核心内容,其他知识的讲解都是在其基础上展开的,关系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其对微观世界的理解也有很大帮助,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认知向微观探索转变,使学生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物质属性。因此教师需明确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详细教授相关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微观世界的认知。
  (二) 培养化学学科思想
  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应以“变化观点与平衡理念”看待问题,在课堂教学时,提醒学生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时,介绍质量守恒规律与化学平衡思想,该思想是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发现并提出的,有利于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化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科观点,如绿色化学,教师可以介绍观点的出现缘由,并阐释其对化学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要求学生在开展实验时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学习利用知识与技术改善环境,培养积极的学科价值观。同时在培养中注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认知规律及实际情况变化的引导,如在介绍“盐类水解”时,教师应明确学生对酸、碱、盐有一定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教学,以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氯化钠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介绍盐类依据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划分为不溶性盐和可溶性盐等,提问:盐溶液是否一定为中性?学生实验,描述现象。在分析实验现象时,引导学生回归盐类的分类,盐依据形成盐的酸与碱的强弱分为强酸强碱盐如:NaCl;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强酸弱碱盐如NH4Cl;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得出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谁强显谁性”。层层递进,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激发其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 培养化学思维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合理推理与模型构建是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其中推理过程能够幫助学生锻炼化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如,在介绍“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询问学生二者反应的产物,学生凭借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猜想,有的学生猜想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按照置换反应的特点产物应该为硫酸钠与铜,也有的学生基于钠的特性,猜想反应过程应该是钠遇水后变为氢氧化钠,之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氢氧化铜。为了探究两种猜想的正确性,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学生最终发现第二种猜想符合实际,因为有蓝色沉淀而无红色固体产生。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反应产物,而是允许学生依据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想,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了猜想、推理、实验、验证的全部流程。并且对在实际实验中出现的个别特殊现象进行深入引导,如有的学生会发现除了蓝色沉淀外还有黑色固体在底部,故继续引导学生用守恒规律推理黑色固体成分及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黑色固体是CuO。因为钠与水反应放热使Cu(OH)2受热分解生成H2O和CuO,学生的化学思维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又切合本节通过Na的实例传授承载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示例图中“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进一步研究”的理念。另外,在讲述“原电池”时,介绍模型构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模型,在判断是否为原电池时,只需通过模型对比便可得到答案。模型学习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内容,该学习方式降低了知识的复杂度,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印象,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 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教学方案,把握教学重难点,着重增强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加深对核心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化学思维,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变化与平衡等化学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宝瑶.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2012(7):00215.
  [2]杨斌元.浅谈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7(29):55.
  [3]杨梓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特性应有的三种基本视角——兼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8):68-70.
  作者简介:陈霞,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32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