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舟帆 夏国恩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粤港澳地区呈一体化发展态势,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近年来,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逐步加强和深化,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本文以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为研究背景,分析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合作基础和成效,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一体化;合作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价研究”(17YJA880080);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服务中国—东盟区域发展需求的国际化卓越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8JGZ137);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研究”(2015A025)
  [作者简介] 刘舟帆,女,江西上饶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夏国恩(1977—),男,四川内江人,管理学博士,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013-02    [收稿日期] 2020-04-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在此宏观背景下,粤港澳出现了一体化的发展态势,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粤港澳是中国市场化及国际化程度极高的经济圈,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经济核心区。经济一体化与高等教育一体化密不可分,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逐步实现高等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粤港澳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任务。世界上许多国家之所以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道路,很大程度上在于高等教育一体化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地方特色,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推进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成为当前地方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基础和成效
  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有助于推动经济一体化,只有充分推动粤港澳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才能够发挥高等教育对粤港澳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的巨大作用。
  (一)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政治基础
  “一国两制”是深化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政治基础。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拥有“一国两制”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这一政策优势为三地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便利。由于特殊的制度创新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秉赋条件的比较优势,使粤港澳三地的高等教育合作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合作制度均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地区利用“一国两制”这一全新的发展模式,将三地的高等教育合作进行整体考虑,既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统一的愿望,加快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也可以在一體化过程中有效地维护港澳的繁荣发展和促进广东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二)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社会和文化基础
  强化粤港澳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不仅是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三地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随着港澳顺利回归祖国,粤港澳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三地在经济高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需要逐步形成区域高等教育的共同目标和理念,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共识。
  三、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顶层设计,实现教育全方位融合
  粤港澳地区要实现高等教育全方位融合发展,需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和顶层设计,应以建设国际化高水平人才为核心,在现有高等教育合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制度创新等手段,进一步优化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要加强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融合,进一步密切高等教育系统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使高等教育系统真正成为推动粤港澳地区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还要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地区人民教育意识、融合意识,推进港澳与内地的全方位融合,提高师资力量、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铸造辐射区域、接轨国际的战略高地。
  (二)加强制度建设,牢固保障根基
  2019年7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行动计划》细化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产业、科研、教育的具体方案,提出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支持一批港澳高校落户广东,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推动湾区高校在办学机制的创新。就一衣带水、同根同源的深港两地而言,两地的高等教育合作优势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具有先天的合作能级和资源禀赋。从实质看,其根本基础在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成功实践,根本保障在于国家的顶层设计,而双发联动、区域合作是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合作的根本动力所在。
  (三)合力驱动,扩大层次,助推多元发展
  合力驱动是推动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融合与多元发展的有效动力。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共性是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从办学理念到教育理念,从教育资源到成果互认,广泛而多样地进行教育合作,利用资源、产业、政策等优势的双向发力,形成了一整套政府主导为主、校际交流合作为辅、校企联动为补的高等教育多元发展模式。粤港澳三地从很早开始就有教育合作的基础,高等教育机构在课题研究、人才培训、机构共建等方面展开了不同层面的交流,但总体而言,层次规模相对较小。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合作越来越密切,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集中体现在多个层次的办学合作。通过合作,为双方的合作前景打下坚实基础。   四、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对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之启示
  (一)加强政府在高等教育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粤港澳在高等教育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即政府出面推动、支持这项工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政府的规划、参与及政策优惠对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及高等教育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政府主导,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整合难以顺利推动,因此,在粵港澳区域合作中,政府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区域合作的初始阶段,政府要由协助者变为主导者,根据既有的明确目标和发展规划,逐步实施。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励中国与东盟各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吸引东盟高等教育机构进入国内高等教育市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高等教育合作的长效发展。
  (二)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提高合作层次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东盟合作办学的层次和质量并不高,这将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因此,中国—东盟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必须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加大合作办学投入,加强高校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合作办学的条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国际化教师管理体制,适应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需要。同时还要加大对东盟国家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从而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办学的层次与质量。
  (三)建立高等教育信息合作平台,加强社会层次合作
  粤港澳地区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信息系统不健全,应建立粤港澳高等教育信息平台,加强粤港澳地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高等教育信息平台有助于三地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宣传、评价等提供优质渠道。同时,还可建立粤港澳地区科研与学术交流平台,为粤港澳三地科研团队开发与学术交流提供便利,具体措施可采取组织学术会议、座谈会、聘请专家讲学等形式丰富交流经验。除了在政府和高校层面外,粤港澳高等教育的长期深入合作也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层面的合作。粤港澳合作已进入全面深度整合的新阶段,民间力量的参与作用也更加重要,可以使合作的形式更加丰富,呈现出多样的合作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建成,王鲜萍.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研究[J].区域发展战略,2011(3).
  [2]冼雪琳,安冬平.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及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3]戴明杰.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特征与战略定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0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