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渠把脉 活水自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亚燕

  摘 要:理想课堂的生成需要教师提前把脉,问准水渠,那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来。问渠即课堂问题的设计,这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不管是古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看法,还是用一些提问来引导学生自我寻求正确答案的“引导说”,都昭示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古代文人写文章,往往追求“立一字连全篇,缭绕到底”的效果。那么,把这种理论借用到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中来也是相通的。即用一个极其精准的大问题来支撑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由此串连起所有教学环节,使整堂课有了框架,推进的节奏感也就更强,它可谓是一堂课的定海神针。
  关键词:理想课堂; 问渠; 活水; 课堂问题; 阅读; 生成; 有效性; 灵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020-00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教育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那崭新的理念一夜间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我最近有幸报名加入“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培训,更加切身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教育是一门理想的学问,而理想课堂的生成需要教师提前把脉,问准水渠,那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来。
   作为语文教师,问渠即课堂问题的设计,这是决定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我国古代文人写文章,往往追求“立一字连全篇,缭绕到底”的效果。那么,把这种理论借用到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中来也是相通的。就是用一个极其精准的大问题来支撑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由此串连起所有教学环节,使整堂课有了框架,推进的节奏感也就更强,它可谓是一堂课的定海神针。这样的问题,可以成为师生互动的中心,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它是一堂课的定海神针。这次的两节示范课就是榜样。
   徐德湖老师的兴化乡音很是亲切,一句“什么哩?”立刻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河中石兽》一课组织得更是巧妙。古文学习课堂大多会被我们老师上成古文知识的灌输课,背诵课。我们还在担心一节课的时间,徐老师够不够时,徐老师的问题设计给了我们惊喜。他根本没有正音、断句和梳理词句,而是直接进入课文阅读,概括故事。(实践中,我们往往低估学生的能力,大多学生的确可以读懂故事大意的。)然后,就用一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文中三组人员判断寻找石兽时自信吗?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立刻炸开了锅,众说纷纭,而在这表达观点说服众人的同时,必须联系原文呀。于是徐老师再引导他们解释关键字词,理解句子的语气作用,比较各自的观点角度。那些古文知识哪里用得着担心,学生自己给发现、思考、讨论、解决了。而且,抓住了对比这个关键手法,总结学习课文所悟到的道理时,学生也想的很全面周到,还提出了实践中的更多可能性。这节课完全验证了一句话“问题引进门,生成在学生”。
   梁增红老师的课我听过两次,每一次都很精彩。这次的《范进中举》课堂更是活泼而生动。小说学习重在人物分析,但那么长的课文,那么多的人物,一节课中如何安排才能更精炼出彩呢?梁老师四两拨千斤,挖到“金牌配角胡屠户”这口深渠,抓住课文关于他的所有描写按照前后顺序,描写类别对比着阅读分析,并且把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部分让学生一边读着分析性格,一边模拟着表演神韵。其中,最后一部分胡屠户送钱贺喜时那“攥紧的银子”“舒过来的拳头”“赶紧缩回去,揣进腰里”的动作和内心小气舍不得,嘴里却故作大方的语言在师生的配合表演下活灵活现。会场响起了自发而热烈的掌声,我想这难道不是在创作生成吗?这或许是课堂最理想的状态了。
   接下来,梁老师又深挖下去。胡屠户就是一个十足的小人配角形象吗?他对主题有什么表现作用呢?师生又再找出胡屠户训斥范进和可怜亲家母与女儿吃不上饭以及一众邻居调笑屠户打的一巴掌的语言描写,如“替你寻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也好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以及你老婆是正经。”“亲家母也过来这里坐着吃饭吧……我姑娘也吃一些。自从进了这个门,这十几年来,恐怕猪油也未曾吃过两三回呢!可怜,可怜!”“果然天上的文曲星是打不得的”等等深入分析体会,挖出了胡屠户人性善良务实的一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的黑暗现实和百姓的愚昧世故。一节课从这个看起来小的配角身上挖出了大量的精彩内容。
   课堂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平台吗?充满活力,它是师生共同成长成全的田野啊。这使我重新审视了每天所面对的课堂,学着去改进问题设计的含金量。最近学习古诗杜牧的《赤壁》和李清照的《渔家傲》,我试着抓住中心设计了一个问题“杜牧和李清照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才华和命运的?各自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把两首诗词一起学习,比较异同中学生自然要结合诗句分析,我再提醒历史背景。于是学生很快看出了二者的才華自信和怀才不遇的共同点,又找到了“小中见大”和“奇特想象中与天帝对话”的不同表现手法。再去阅读感悟时,学生也就放得开,背得顺了。
   “万般课堂起点在一问;聪明的问得巧妙,死板的问得直接。”陶行知先生对提问的重要性很看重。所以只有老师们精心设计问题,巧妙推进学生的回答,迸发出思维撞击的火花,那才是我们渴盼的理想课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想让学生有活水自来,老师就得做一口深渠。不断读书学习,不断地积累方能促进自己知识长进、观察细致、自信满满。教育的智慧活水才可永葆不干涸。优秀教师要学会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去充电,多感悟,有信念,充满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做一口有深度的文学水渠,挖掘自己的灵活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漓江出版社,2014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0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