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纪蓉

  【摘 要】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必备的英语技能,而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之中,写作能力为最高层技能,其也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将语言习惯、语言逻辑、语法等多部分综合在一起,但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由此,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以长期培养为基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阅读和写作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如果能够将两者有效地融合起来,就能够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最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融入,写作与阅读的联合愈发地紧密,教师如何在教材当中挖掘有效的资源,在阅读训练之中找到合适的训练方法,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联合,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更加高效、有趣,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由此,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以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只有阅读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够有效地在生活当中去运用语言,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提升。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构建读写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
   一、以口头作文为读写预热
   一般而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需要读写预热活动,以此才能让读写教学有效地融合。首先,教师要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加深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以此打开学生思维空间,最终为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服务。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在选取内容上必须要优先考虑到阅读与写作的促进作用,在阅读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先回顾自己学过的词汇和句型,以唤起学生知识的联系性,帮助学生获得学习兴趣。最后,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和写作的融合,教师可以以口头作文作为主要形式,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巩固相关词汇和句型,还可以为学生的后续读写训练做准备。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内容“My friends”时,本单元的话题是朋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意在带领学生能够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且能够对好友进行性格和外貌特征的描述。而本单元的重点在于引领学生在教学之中学会“friendly,strong ”以及人称代词“he,sh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is,her”。在教学之中,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为读写预热。在教材当中有一些情景图片,由此教师就可以呈现一些静态图片,让学生先猜想本课学习内容,再借助图片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促进思维的发展。随后,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下,教师又可呈现本文的精彩片段,引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精彩片段的阅读,在引领学生学习完句型“What’s your name?where is he from?Can you reduce your friends?”之后,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本文内容,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做分享,从而深化其对句型、词汇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可开展第二个环节,引领学生参与到口头作文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问答之下完成完整的口头作文,进而促进读写结合的运用。在口头作文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口头表达,在课堂上教师将可以通过介绍朋友的方式让学生喜爱口头作文,并且学习写作技巧,以此教学不仅仅起到潜移默化的效用,更能够让学生获得成长。
   二、以课文内容为读写服务
   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在于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掌握技巧。所以,教师一定要紧抓课文内容,让其为读写服务。首先,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分层次地阅读,从而为学生积累经验打下基础。第一步,可以引领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大体框架。第二步,可以讓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重点问题展开阅读,以找到文章的重点。第三步,再引领学生精读,把文章吃透,进而积累相关词汇。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内容“How old are you”时,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会应用“How old are you”询问不同群体的年龄,并且引领学生借助本节课的词汇以及句型进行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紧抓课文内容,以为学生读写融合服务。首先,鉴于本节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如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图片,完成简单的阅读内容。在第一遍阅读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分享自己不认识的单词,进而降低学生阅读难度;而在第二遍阅读之中,教师为调动学生阅读的氛围,就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相应的音乐,优化学生阅读过程,并且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Whose birthday?she is...”,以此让学生明白图片和文章主要是在描述Sam的生日party。在学生展开第三步阅读时,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引导的作用,运用平等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深化本文内容,进而为学生的写作服务。在此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句子加以朗诵,以此加深学生印象,并且让学生学会表达。最后,在学生学习完本章节后,教师一定要布置关于本节课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描绘一下自己的生日party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生日party,以此让学生再一次强化关于生日的各种表达,从而真正地促进读写的融合。
   三、以图画内容为读写支撑
   所谓读写教学,意味着教师必须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融合起来。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容易出现单词不熟悉,从而影响阅读进程,影响学生写作的现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简化学生的阅读过程,可以将阅读与图画相结合,真正实现读写融合。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构建思维导图、表格等有效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文章的知识结构,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读写服务。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内容“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本文意在引领学生会读、会拼单词“a banana, a grape , a mango , a pineapple”,并且引领学生掌握“Do you have...”等句型。鉴于本文是围绕制作水果沙拉展开,所以教师可以将图画内容巧妙地引入本节教学之中,进而为读写教学提供支撑。首先,为了简化学生阅读过程,教师可以先借助书本上的图画为学生呈现不同种类的水果,然后教师可以有效地制作水果沙拉的完整图形、切合图形,从而让学生了解水果沙拉的读法和意义。随后,教师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内容或者图画呈现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一步一步地推进,让学生逐步在图画的识别过程当中掌握单词“香蕉,葡萄,芒果,樱桃”等,并且学会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教师在呈现制作过程时,要保证图画的呈现速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每一步骤操作时要为学生解析所用的材料,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课之后既学习到了相关单词,又学会了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在结合图文引领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要有效地为学生呈现水果拼盘的制作过程,通过一张张图片的呈现,再一次引领学生巩固单词。最后,再引领学生结合教师呈现的水果拼盘图片完成写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单词与词汇,并且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以综合运用为读写迁移
   读写迁移既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又可以拓展学生阅读内容,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仿写活动,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再一次经历阅读过程,以此巩固技巧,并且获得新的词汇和句型。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阅读结束之后,引领学生模仿文章的基本构架,让学生进行写作。仿写练习能够促进学生再次使用文章词汇和句型,以及文章使用的寫作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内容“Weekends”时,在本文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先借助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活动和业余爱好的词汇作为导入活动,从而打开学生的阅读过程,其次,教师可以再通过呈现周末活动的图片以及本文内容。在引领学生初步阅读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呈现练习活动,通过教师询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以促进学生读写迁移,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以问题,“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s?”为切入点,引领学生通过回答周末活动学习单词“very much,go to cinema,come out,go out,at weekends”,并且引领学生学习句型“I always/often/usually...”。随后,教师在引领学生完成口语仿写活动后,就可以引领学生基于文章的内容,仿写文章的基本框架,完成写作内容“My week days”,以此让学生再一次对文章形成新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也能再一次去使用文章的词汇和句型,从而能够真正地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促进作用,长此以往能够使学生养成学习迁移的好习惯。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是多元的,教师只有坚持读写结合,并且将此方法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部分内容之中去,才能真正地促进方法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学会就地取材,紧抓课文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学习现状紧密结合,做到读写相互交融,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教学效益的增长,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衣玉兰.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16):56.
   [2]王志红.试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18(22):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3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