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军强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与适应生活的关键能力,教师要系统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知识、方法、技巧,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从丰富课堂阅读方式、创设阅读情境、合理设置目标三方面,对如何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不断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角色扮演;自主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58-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教学需要,也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语文教师应及时完善自身的教学环节,把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其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进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丰富课堂阅读方式
   教师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合理设置阅读方式。以前“一刀切”的阅读方式不仅削弱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固化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还使学生逐渐对课堂失去了新鲜感,进而丧失了课堂学习的兴趣。这样,会不利于教师开展相关的工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在丰富课堂阅读方式的同时,为学生的课堂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
   1.朗读
   青少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帮助其进行有效阅读,避免其在阅读过程中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不集中、做小动作等情况。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朗读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的同时,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强化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朗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快速通读全文能力、文章思想感情把握能力等。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巡视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朗读比较吃力的学生进行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拥有足够的阅读能力提升的空间。除此之外,教师应及时记录班内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根据语文教学的进度,对学生提出一定的朗读要求,使得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从朗读通顺到流利,再到声情并茂。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朗读环节。在学生初次朗读时,要求学生控制语速,保证发音准确,掌握大概的课文内容。在讲解完课文知识后,教师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使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师讲述的内容的印象,体会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街头划亮火柴许愿的心情,进而深化对文中小女孩具体描写的认知,提高对文章整体感情的把握程度。
   2.默读
   默读是与朗读相辅相成的,通常来说,朗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感知,而默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梳理课文脉络,提升他们自主阅读的效率。教师可选择故事性较强、偏思想教育而轻感情的课文,开展默读教学活动。例如,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这篇课文的故事性较强,学生的注意力不易分散,教师可让学生自行默读课文内容。在默读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受。这样的方式,能锻炼学生的文章概括总结能力和快速阅读理解能力,在鼓励学生勇敢表达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课堂阅读效率,降低教师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时间成本,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在短期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丰富阅读方式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形成具体的理解,避免因学习方法抽象而丧失对学习方法的思考与探究。综合来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
   1.快速阅读,角色扮演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扮演。例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分别扮演裁缝与顾客,并通过表演快速回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加强学生对课文描写与实际生活情境的联系。这样,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能起到主导作用,还能起到管理与组织作用。教师应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环境,与学生共同展开探讨,并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设置提问与反提问环节,并適时抛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内容后对教师进行反提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性问题,掌控班级学生的阅读方向,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难点,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解决他们的阅读障碍。
   三、合理设置目标
   阅读能力,需要学生从听教师讲解到自主理解文章内容后才能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主动培养学生的内化能力,帮助其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为主,并适当进行引导,针对课文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训练他们自主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检查督促力度,确保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1.抓住课堂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要求
   教师应当结合课文内容深度与教育大纲的要求,合理地为学生设置阅读目标,这样他们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目标后,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显著提高。而且,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阅读训练目标,可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由浅入深的阅读技巧。阅读目标的设置,不仅在于能帮助学生紧跟课文重难点进行阅读学习,更可以精准把控学生的学习节奏,保证教师的阅读教学工作在严密把控下进行,避免粗糙的阅读教学削弱课堂教学效果,在 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2.倡导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运用知识的环节必然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思考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提出来,以便教师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解答,帮助他们解决阅读障碍。
   3.拓展延伸,提升学生阅读效率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应局限于课文之中,教师应将课文与实际生活相连,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在《我不能失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文中的守信问题进行拓展阅读,将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历史典故通过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展示,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帮助他们建立同类型文章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学会将同种类文章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形成一定的阅读思维,提升阅读效率。这样,能让学生完成阅读能力训练目标的同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每学期为他们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学生通过每学期的课外阅读,积累阅读量,拓宽阅读视野,强化阅读能力训练,能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结合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断丰富课堂阅读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通过合理设置阅读目标,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自主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扩展延伸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守亮.立足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2(17).
  [2]徐芹.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4).
  [3]尤旭.由阅读到“悦读”——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教育观察,2014(24).
  [4]支文明.浅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语文世界,2014(12).
  [5]应飞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8(06).
  [6]钟智芳.精准把握语文要素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4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