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对待学生的“不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勋明

  摘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束。他们在家中是公主、皇帝,对家长的批评就经常“不敬”。因此,他们把这种思想行为带到学校,就容易形成对老师的 “不敬”。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更要谨慎地处理学生的“不敬”, 多一分冷静,少一些浮躁;多一分宽容,少一些训斥。
  关键词:不敬 冷却 包装 换位反思
  
  
  我很喜欢带着5岁半的儿子逛商场,可是儿子却总是不愿意去,我觉得很奇怪,商场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儿子为什么不喜欢呢?我固执地坚持带他“开阔视野”,他一哭闹,我就是一顿训斥:“妈妈为你好,你却不知好歹!”儿子总是很委屈地撅着小嘴。直到有一次,儿子的鞋带松开了,我蹲下身子为儿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好奇怪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我的心一震,急忙抱着儿子走出商场。从此,即便我带着儿子逛商场,我也坚决抱着儿子。蹲下身看儿子的世界,我发现了儿子的无奈,我知道了儿子的诸多不喜欢。
  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我们是高完中,学生对教师的“不敬” 时有发生,如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辱骂老师,严重的甚至与老师动手。作为学生最直接管理者的班主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会影响学校的声誉。从带儿子逛商场事件中,我反思着自己的教育工作,受益匪浅。在处理学生的“不敬”事件时,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学生的“不敬”发生后,须用“第二天再来”的办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但老师也是凡人,当学生公然对自己“不敬”时,不激动,不发火,那是很困难的。事件发生后,我们必须要反复告戒自己:我是老师,要理智,要冷静。还记得古代有一个县官,每次百姓怒火冲天地来鸣冤击鼓,叫他升堂断案时,他总会叫他们第二天再来。结果,第二天来时,彼此的怒气都消了一半了。
  我们教育学生,又何尝不可用县官的“第二天再来”呢?
  还记得我刚接高07级1班时,学生们很调皮,一会儿清洁卫生被扣分,一会儿纪律被扣分,一会儿又人不上早自习,我非常生气。正当我在班会上讲这些时,一个男同学冷不丁的冒一句话出来:“有什么大不了的,小题大做。”我一听,沉着脸说了一句,“你说什么,大声一点。”他毫不示弱,就又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刚接了班主任,就有学生挑战我的权威,我火冒三丈。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桌,师生间大吵了起来。这件事在班上影响很不好,本来是接的别人的班主任,学生们还未接受我,却发生了这件事。同学们都认为我很专制,不易亲近。那段时间,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很不顺利。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的我能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及时冷却自己的情绪,学一学那位县官的“第二天再来”,我想班主任工作就会少走弯路。
  二、学生的“不敬”发生后,须“包装”批评语言。
  学生的“不敬”发生后,作为教师,肯定少不了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那么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就要讲究批评艺术。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成长期的青少年。但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自身,决不要对学生挖苦讽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学生,犹如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一叶扁舟,迫切需要外界的关注和安慰。其次,批评学生时,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包装”一下再使用。比如说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批评学生,既使他容易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
  曾听说过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一位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的故事。我也尝试过对学生的宽容教育,也尝试着用 “包装”的语言去教育学生。
  还记得在担任高2010级12班班主任时的一次大扫除中,刚入学,我安排了男生除草并负责运到垃圾场,女生扫教室和擦瓷砖。我刚一宣布,一个男生猛地站起来:“凭什么只要我们男生去干重活儿,你给我一个理由。”我一听,新生就那么冲,地皮踩熟了,不更无法无天。但我必须得考虑与他针锋相对的后果,如果处理不当,我怎样与他们相处三年,怎样让其他同学信服。我吐了一口气,笑着说:“我们12班是一家人,一家人干活要分工合作,男生力气大,负责除草运垃圾,女生细心,负责扫地擦瓷砖。我觉得我们12班的男生都是真正的男子汉,会主动承担起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重任,我也相信我们的女生任务完成之后会主动地帮助你们,因为这不只是男生的事,是我们这个家的事。女生们,会吗?”全班同学使劲鼓掌,“会的,老师。”“如果男生嫌累,我们去也行。”这时,我看见其他男生都看了看那个男生,说:“老师,没事的,我们能做好。”那个男生终于站起来,说:“老师,对不起。”我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说:“没事的,都怪老师没说清楚。走,我加入男生组,我们一起劳动。”委婉的语言,保住了学生的自尊心,增进了我们师生的感情,也避免了一场冲突。现在,那个男生已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我感谢我当时的冷静,感谢我包装的批评语言。
  三、学生的“不敬”发生后,须换位反思。
  我们做教师的,往往要求学生对我们绝对服从,常挂在嘴边的都是“某某学生,不听我的话。”“某某学生,跟他说不对,他偏要那样做。”所以,一旦学生发生“不敬”,总是难以真正从内心接受。其实,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我们真正走进过他们的世界吗?了解过他们吗?
  还记得我抓到一个学生抽烟,第一次我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大谈吸烟的害处,我以为他不会再吸了。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吸烟。后来再批评他,他就开始犯冲。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想:假如我是他,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抽烟?好处在哪里?是真的戒不掉,还是抽“耍烟”?我去找其他同学了解,找他谈心。我终于知道了真相:他认为自己已经18岁了,已经成年了,可声音有点带女声的尖声,其他同学笑他不是真正的男字汉。于是,他认为若自己吸烟,是不是别人就不嘲笑他了,他见别的同学吸烟,总觉得特神气,特有男子汉味。他说:“老师,其实我抽烟也很不舒服,但是,你总是很严厉地批评我,其他男生也看不起我,我觉得很烦,我偏要抽。”我好惭愧,后来,我们开了一个班会――“谈谈我心中的他(她)”。我从他眼里看出了自信,看出了“男子汉”。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常常开展“今天我当老师”“今天我做学生”的换位活动,这样我们都能体会对方的不易。
  班主任的言行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当学生对我们“不敬”时,请相信:他们是无意的。我们应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为教师的原因引起的,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因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切记:当学生对你“不敬”时,请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90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