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众所周知,目前中职教育的对象比较复杂,比如说相当一部分学生长期以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素质普遍差,课堂管理难度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那么,面对现状,我们如何将英语教学进行到底?事实证明,只有我们更多地去适应学生,不断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一、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是“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新课时对学生做适当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2.学生自学是“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授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让学生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是“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名(优等生1名、中等生2名、差等生1名)程度差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建,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组建的预习情况,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汇总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这些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过多,而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们“标准答案”,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4.组际交流是“交流―互动”的关键
  经过大家认真、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以“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5.练习评定是“交流―互动”的检验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交流―互动”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由于“交流―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评价学生行为时,不只是依据个体的进步程度,而是注重一个小组的整体进步。
  每个小组获得成功都依赖于小组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由此在学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爱、互尊的良好人际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了学生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时代的要求,生源的变化,向我们中职教育者提出一个个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战,进一步强化中职英语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9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