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摆正教师的位置 关注学生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斌

  一、课堂再现
  有一节数学课,让我难以忘怀。课题是: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位老师设计了一个人人都能做数学的情境,开始了师生共同探索的历程。
  课前,教师为每张课桌准备了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2、3、7、-、=。上课伊始,教师就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工合作:一位用五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位动笔记下所摆的算式,准备汇报。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而且兴致勃勃,热烈地讨论着,紧张地摆着、写着。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补充,在黑板上写下所有可能的六道算式:
  27-3=37-2=73-2=
  23-7=32-7=72-3=
  老师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了挑战:我们班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地心算出算式的结果?请大家把这些算式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写出心算的结果。能够算出所有算式的同学,还要想该怎样用口头语言表达你的算法步骤。如果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克服,或者翻阅课本寻求帮助。几分钟过去了,老师巡视全班后,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下两个算式:
  32-7=35 32-7=25
  “同一个算式,在我们同学中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两个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呢?”老师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吸引到黑板上。以一连串的追问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今天的挑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如果个位不够减时该怎样算?”教师挑明重点之后,要求小组讨论,辨别正误,课堂顿时又活跃起来。到了小组汇报的时候,孩子们踊跃而自信,老师把关于32-7=25的多种算法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针对错误让学生说出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课后反思
  这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后我在想:是什么原因促使学生有如此高的热情与学习兴趣呢?
  1.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是以一名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的,使学生拥有了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案例中的老师是把数字拆开让学生自己组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问题有想象的余地。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克服。这种交流方式让人感觉不到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师道尊严”的影子,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使创新的火花闪现。
  2.尊重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案例中教师没有按教材统一的模式、方法去规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心算的过程中,老师激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并让有差异的孩子去有意识地发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说明教师在重视学生今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
  我想:教是为了不教。今后我们只有把“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是一个主动求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这种教学观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我们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待到不同的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时候,数学学习的主动权才真正属于学生。那时,我们才能更深切地体验到自己在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发展。
  (作者单位 兰州市兰炼三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8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