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邯郸学步”不等于“亦步亦趋”“生搬硬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庄子·秋水》中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汉书·叙传上》中说:“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它们说的是燕国寿陵的一位年轻人,羡慕赵国人走路姿势好看,专门跑到邯郸去学习,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怎样走路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后来人们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长处丢掉了。这种用法古今皆有。例如宋·姜夔《送项平府悴池阳》:“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又如王西彦《第一块基石》:“鲁迅表示自己要改变这种类似‘邯郸学步’的‘正爬着’的状态,‘再学下去,站起来’。”“邯郸学步”也作“学步邯郸”。如《周书·赵文深传》:“及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关,贵游等翕然并学褒书。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也单说“邯郸步”或“学步”。如宋·欧阳修《镇阳读书》:“不能虽欲止,恍若失其方。却欲寻旧学,旧学已榛荒。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
  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列举那么多书证,是想通过前人的典型用例说明“邯郸学步”强调的不是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是这种行为的恶果,即不但没有学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长处丢掉了,正所谓“两失皆茫茫”,画虎不成,“转被讥议”。2011年8月,排球运动员赵蕊蕊曾撰文批评中国女排一味追求欧美的高大化,结果不但没有学到人家的长处,反而丢掉了快速多变的传家宝,这样下去只能沦为一支四不像的球队。她没有用“邯郸学步”这条成语,但她所指的这种状况正是典型的“邯郸学步”。这条成语本来就比较难用,加之有些人又没有弄清它的出处和特定含义,往往把它同“亦步亦趋”“生搬硬套”“不结合实际”“没有创造性”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亦步亦趋、邯郸学步,永远只能是被排挤的追随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10月28日)
  (2)踩着别人的脚印“邯郸学步”,就不可能摆脱先粗放再集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后发展地区更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广西日报》2010年8月22日)
  (3)“洋为中用”的要义在于结合国情,结合实际……并不是照搬照抄,并不是邯郸学步或“克隆”。(东方网2010年10月13日)
  (4)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结合本州实际……坚持走好、走准、走快自己的工业发展路子。(《青海日报》2010年11月1日)
  (5)今天,文物学几成“显学”,很多平民百姓开始关注收藏以及这个领域的走向。在此背后,是这个市场的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邯郸学步,但这个在迂回曲折中不断前行的过程本身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解放日报》2010年11月18日)
  前两例的“邯郸学步”,或与“亦步亦趋”连用,或被“踩着别人的脚印”修饰,显然是同“亦步亦趋”混为一谈了。中间两例或与“结合实际”对举,或同“照搬照抄”连用,肯定也是同“生搬硬套”混为一谈。最后一例,把“从蹒跚学步到邯郸学步”看成“符合客观规律”的“不断前行的过程”,“邯郸学步”竟然成了应该肯定的行为,贬义成语一变而为褒义成语,错得更加离谱了。
  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前提,而多研读体味一些古今典型用例,又是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对于源于古代典故、含义不能一望而知的成语来说,尤其如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57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