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海英

  摘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板书的内容,课后作业,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或景物放映出来,就能大大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 兴趣 学习动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德才兼备,还要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所以,无论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在大力提倡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语文学科教育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学科教学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学生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的过程。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任何一种知识的掌握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基础,以一定的心理品质为保证,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更取决于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积极性、能力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科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依靠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心态、能力和科学的方法等因素。
  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谈几点看法。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常常为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而困惑、忧虑。怎样才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呢?兴趣是学好每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兴趣的桥梁,努力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开课就必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告诉我:“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在讲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创设一种美好的情景,能使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课文导入要做到:1、自然,紧扣题意,切中要害。2、新颖不落俗套,有趣好奇。3、灵活,形式多样,方法多变。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去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是他们兴奋起来,产生求知欲望。
  二、转变角色,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课堂上搞“一言堂”。教师对一篇课文如果总是从作者介绍、段落分析、概括中心到艺术特色,面面俱到,尽管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可是学生听得平淡如水,昏昏欲睡。这样,很难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颠倒了“主次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学生哪有不厌烦之理。因此,要解决课堂上的主次问题,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是主体性,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做是知识构建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有学生主动地、有目的来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课堂上提倡民主教学,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学生的学习能从个人能动性出发,对学习内容和形式有较大的自主性,对内容的理解也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各抒己见,施展才华,张扬个性。教师积极地旁观,适时的点拨,相机诱导,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一切,随时掌握情况,以便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讨论等,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的课堂,学生兴趣必然会大大增强。
  比如,在进行《边城》一文的教学时,因课文较长,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先让学生课前作出充分预习,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课上,我只介绍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情节,余下的问题如:人物形象,淳朴人情等全由学生阅读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结果学生们受到很多启发,收获颇丰。在欣赏小说艺术特色这一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片段,感受散文化倾向,接下来播放影片《边城》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中的风情美和人性美。通过学生自己去亲身感悟,让学生说说作品值得欣赏的地方。这样的良性师生互动教学,使整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要比一味地由教师讲述,学生静静地听能获得更多收益。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学生由台下到台上,变讲台为舞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学生上讲台,能打破“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的对话与交流向更高层次发展,能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平等化、民主化;学生上讲台,能使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激情与乐趣,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上讲台,能以课内带动课外,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学生上讲台,能使学生更加自信,更主动学习。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曾作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比如开展课堂三分钟的小演讲活动,选取合适的课内外文章让学生做老师,课堂答问释疑时让学生上讲台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电教手段,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处在一个视听信息丰富的环境里,如果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这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来传递信息,那么不仅仅信息量小、速度慢、质量低,而且大大落后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然而,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板书的内容,课后作业,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或景物放映出来,就能大大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四、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际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一个学生如果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维,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意启发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探究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学最高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