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传统到现代――谈声乐演唱方法的嬗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关于声乐的演唱方法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现在国内的声乐演唱方法主要有3种,分别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但从2006年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出现起,声乐唱法从传统到现代,其演唱方法在逐渐改变。
  关键词: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通俗唱法 中国唱法 青歌赛
  一、传统的演唱方法概述
  笔者在文章中,姑且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划分为传统的声乐演唱方法。
  1.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可以简称为美声。美声是由意大利语“belcanto”演变而来,即优美的歌唱。美声唱法的诞生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关联。最初的西方音乐依附于宗教而存在,唱法受宗教音乐和复调音乐的影响,由于歌剧的诞生,原本单薄的声乐演唱方法不能适应歌剧的表演方式,歌唱家不断钻研改进自身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美声唱法应运而生。
  美声唱法在20世纪由传教士传入中国,30年代随着我国专业音乐学院和声乐系的建立,聘用了很多外国音乐家在音乐学院里教授声乐课,周小燕、俞喻萱等一批留学生也回国任教,美声唱法在我国得到了很大发展,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改革开放后,国内的音乐学院建设逐渐成熟,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国内知名音乐学院更为美声唱法的传播展开了光明之路。
  目前,美声唱法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是最科学的声乐演唱方法。美声唱法有着自己的专属特点,首先,是美声唱法的发声器官――喉头位置较低,因而产生了一种丰满、圆润、松弛、优美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声音。其声音纯净无瑕,有强大的穿透力。美声唱法要求在演唱时打开喉头,进入歌唱状态,有意识地控制声带的振动,达到音色统一,再通过运用咽腔、口腔共鸣器官把声音集中在头腔发出,使声音凝聚到一起,有着强大的穿透力。美声唱法讲究的是整体的共鸣,整体共鸣充分展示了人声的自然魅力。人体是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自然音响,它可以充分调动人体的各个腔体,使气息在腔体有规律地流动,共鸣腔体自然打开,气流经过口腔和鼻轻轻呼出,声源向下振动气管,产生胸腔共鸣,向上通过咽腔、喉腔、口腔把全部共鸣器官震响,从而产生整体共鸣。其次,美声唱法的发声建立在对气息的运用上,从低声区到中声区,直至进入高声区都需要气息强有力的支持,所用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成为横膈膜呼吸法。横膈膜是极具弹性的韧带,随着呼气和吸气,横膈膜会有规律地上下运动。气息的有力支持使美声唱法的音域可以达到三个八度。世界知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的音域就达到了三个半八度,她既能唱女高音和花腔,又能唱女中音,是一个全能歌唱家。在这样宽广的音域中,歌唱者就可以地自由发挥演唱作品。
  2.民族唱法
  网络百科中对民族唱法做出了这样的诠释:“民族唱法是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创造发展起来的一种声乐唱法”。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在演唱形式上多种多样,演唱风格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民族唱法是中国独特的演唱方法,它根植于中华的灿烂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歌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韩娥有一次到齐国去,路上断了粮,走到雍门时便以歌唱来乞食,听她唱歌的人很多,以至于她走后3天人们还觉得她的歌声萦绕在房梁之间久久不能散去,也就有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
  与美声唱法不同的是,民族唱法在气息上遵循了我国戏曲的呼吸演唱原则,气息吸得很深,但是气息量不多,从而发出较为明亮、纤细的声音,但由于这样的吸气方法会使吸气管道比较长,不利于低中高三声部音色的统一,相对于美声唱法的整体共鸣,民族唱法强调的是局部共鸣,特别是头鼻腔的共鸣。在声乐课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靠前”“靠后”的说法,这种说法说的是声音的位置,在民族唱法中,声音的位置是比较“靠前”的,嘴角向两边微微上扬,让吐字更清晰;民族唱法十分重视吐字的清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以真声为主,注重声音的民族特性,与此同时,以情带声是民族唱法一直追求的,在演唱的同时不仅要求声音的甜美,对演唱者形体上的表演也有一定要求,唱演均顾,神形兼备,以情感人是民族声乐的本质特点。
  3.通俗唱法
  说到通俗唱法首先要想到流行音乐。这种演唱风格源于欧美的流行音乐,如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等,贴近大众生活。20世纪30年代,通俗音乐在中国大陆开始流行,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流行音乐迎来了春天,通俗歌手大量涌现,他们风格迥异的演唱方法吸引了众多歌迷,特别是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通俗唱法虽没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渊源历史,但具有比这两种唱法较为旺盛的生命力。
  通俗唱法有独特的审美特点。首先,通俗唱法门槛较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社会群众、音乐爱好者都可以演唱流行音乐作品。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演唱出自己的风格,这就是通俗唱法一直强调的“个性”,也是它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演唱者对作品的不同理解,渗透着其独特的审美情感,所以有了邓丽君温柔娴静的《甜蜜蜜》、腾格尔沙哑的《天堂》、王菲空灵音色的《红豆》等流行歌曲。其次,通俗唱法语言偏白话,声音自然,很少用共鸣,所以声音较小,在演唱时都会借助扩音器,有独唱、组合的形式。通俗唱法用最口语化的语言唱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某一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就是用最真实的语言唱出了真挚情感的典型。
  然而,通俗唱法没有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专业化,通俗唱法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海纳百川,因歌而异。除了专业音乐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开设流行歌曲的课程之外,国内很多其他综合性大学并没有开设关于流行歌曲的教唱课程,所以,通俗唱法在高校中的地位不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三者因为声乐演唱方法不同、声乐曲目不同,在舞台表演方面都有自己的台风,最随意的就是通俗唱法。随意并不代表没有章法,在演唱通俗歌曲时大多会配以舞蹈,歌唱者会在演唱的同时加以舞蹈或演唱与伴舞、灯光、音响等多种因素集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时尚的舞台效果。
  
  二、声乐演唱方法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1.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的声乐演唱方法
  创办于1984年的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从创办之日起成功地向社会输送了大量音乐演唱人才,进而也影响了国内声乐唱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1984年,第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没有分演唱方法,从1986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开始,则有了声乐演唱方法的分类,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之后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一直沿用这3种唱法分类,直到2006年,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作为一种新的声乐唱法进驻歌手大奖赛。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的原生态唱法并不是突然出现,在2004年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少数民族歌手的参赛为中国歌坛注入一阵民族风,在这阵民族风中,声乐演唱方法有了些许改变,不单单是传统的民族唱法,而是一种无规律、无原则的演唱方法,一种原始纯净的声音影响着大众的审美。关于新兴的一种声乐演唱方法――原生态演唱方法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则是原生态唱法的划分。到底什么是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又有什么关联?在探讨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明确原生态唱法的概念。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组委会给原生态唱法的概念总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用本民族原始的演唱方法、表演形式、本族语言来表现的音乐。但是,音乐学家杨民康在其论文《“原生态”与“原生态”民间音乐辨析》中以自身的田野作业为实例驳斥了这一概念。歌唱家李谷一认为,原生态唱法是未经专业修饰、原始的唱法。作为国内较具权威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作为独立的声乐演唱方法自成一派,展现在大众面前,有人提出异议,在这样的舞台上,所谓的原生态唱法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唱法,因为“原生态”始于自然科学界,从生物学的分支生态学借鉴而来,原指生态保护中生物和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一种状态,在艺术领域,应指从艺术的表演形态到表演环境均呈现民间自然面貌的“活态”音乐文化形式。由此,笔者认为,原生态唱法至少是与自然环境有关系的,至少是有较少人工变异的一种声乐唱法。原生态唱法与其他唱法在舞台上的追逐,可以看作是人工与自然的角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都有自己的演唱方式,而原生态唱法则有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原生态唱法并没有明确的演唱特点,目前的原生态唱法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自从2006年第十二届全国歌手大奖赛设立了原生态唱法,之后的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也继续保留原生态唱法。在笔者看来,虽然原生态唱法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继续保留,但是原生态唱法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2010年,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更扩大了演唱形式,除了3种传统唱法和原生态唱法之外,又增加了合唱和团体。合唱和团体不能算是演唱方法,只能说是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是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声乐比赛,青歌赛唱法的设立会影响国内声乐唱法的嬗变,从第十二届到第十四届,每一次赛事的演唱形式都有新变化,这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致力于寻求一种完美的声乐演唱方法或形式的分类。
  2.青年演员谭晶的中国唱法
  谭晶是我国声乐界涌现的一位新星,她独特的声乐演唱方法自成一派,成就了“中国唱法”。人民网发表了金兆钧对谭晶2009年8月22日的“长城独唱音乐会”的评论,“谭晶是美通不通,民通不通,通俗也不通,但是天通,地通,人也通。”金兆钧称谭晶的演唱达到一种“化境”的歌唱境界。谭晶的唱法一直存在争议,在纷乱的声乐演唱方法中自成一派,将美声、民族、通俗融合在一起,形成简约大气的演唱风格。笔者认为,从唱法上来说,谭晶是一位全能歌手,她既能把美声歌曲演唱得声情并茂,也能把民族歌曲唱得风味十足,更能将通俗歌曲的流行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如何给谭晶的唱法定义?左手美声,右手民族,再加以通俗融会贯通,形成“中国唱法”?
  谭晶在2006年继宋祖英之后登上了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将中国唱法展现在世界舞台之上。在音乐会上,谭晶演唱了风格迥异的16首歌曲,给国内外观众表演了一场声乐的饕餮盛宴。音乐会后,“谭晶现象”备受关注。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界限在谭晶的中国式唱法中模糊、融合。不仅仅在舞台上,谭晶的事业也涉及了广告音乐、影视音乐、电影音乐等领域,如电视剧《金婚》片头曲《一爱到底》。从其演唱的这些歌曲来看,声乐演唱方法只是一种形式,所谓3种传统唱法的明确划分也是人们根据实践的演唱来划分的,正确的演唱方法要符合人体自身的生理机能,让人愉快地歌唱。
  总之,关于声乐唱法的问题一直是声乐界的“众矢之的”,在今后的声乐发展中,人们对声乐演唱方法的争议也将继续下去,但谭晶的唱法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在我国声乐发展的趋势,各种声乐唱法繁荣发展,唱法与唱法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总之期待我们在继承中大胆创新,让我们的声乐事业逐步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
  参考文献:
  [1]鄢丽娟.由歌手谭晶的唱法引发的思考[J].文化月刊,2010(1).
  [2]黄颖.浅谈谭晶演唱风格及影响[J].教师,2010(7).
  [3]于洋.浅析美声唱法发展简史[J].北方音乐,2010(1).
  [4]杨静.浅谈美声唱法特点[J].北方音乐,2010(1).
  [5]李丽.通俗唱法的发展走向[J].戏剧之家,2010(3).
  [6]王雪敏.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J].音乐创作,2011(2).
  [7]李元庆.关于原生态唱法歌手参赛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民族音乐,2010(1).
  [8]胡亚玲.关于原生态唱法的若干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3).
  [9]李改芳.综述2006年以来兴起的“原生态唱法”之争[J].音乐创作,2010(4).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贺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