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汉字之花”处处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汉字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步入人类文明时代的标志。它体现了先民们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根据汉字文化自身的特殊性,并结合我们小学语文新课程识字教学的标准,我认为生字教学应结合以下四点去进行教学,使我们的汉字文化的知识源远流长,并充分展示中国汉字的魅力,让孩子们在学字识字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积淀文化底蕴。
  一、注重汉字历史文化的传承性
  从汉字文化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汉字就像一块活的化石,它们集中到一起,就构成了反映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座内容丰富的“史料库”。它生动具体地昭示着历史演进的轨迹,袒露出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生动的构形,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在我们的教学中,结合识字的同时,有必要向学生传输一些汉字文化的故事。这样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令枯燥的课堂变的有趣。更让孩子对我们汉字历史文化的有所了解。如教学“王”字:可让学生先从甲骨文和金文来欣赏,其字形极像斧头,告诉学生由于当时统治者必然拥有武器,人们看到武器极易联想到拥有武器的人,于是便用武器之形作为记录“王”这个词的字形。后来“王”字演变成了三横加一坚的形体,为此人们认为三横分别代指天、地、人,其中一坚表示通天、地、人之道,其意思是能通天、地、人者才能为王,因而又赋予“王”的新文化内涵。再如教“马”字时,可在黑板上写上“马”的甲骨文,让学生猜是什么汉字,然后告诉学生答案,学生会发现这两个“马”字差别很大,这时教师再给学生展示“马”字是怎样从象形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字形。
  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去记字形并了解汉字本来的意思。相信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汉字的畏惧心理,同时我们又能把汉字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
  二、注重汉字的工具性
  低年级的孩子,是系统学习汉字的开始阶段,在教学时应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多认少写,逐渐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汉字的认识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自学起到工具性的作用。我们在教学时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体验,从生活中去识字。例如:在家里给家具、电器贴标签;逛商店认商品标签;外出认路牌等等,这些贯穿于生活的识字方法教给学生,告知家长,形成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识字网络,这样从学到用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整合,汉字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了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在课堂上让学生积累自学生字的方法:如用拼音识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等等方法,让学生从而达到自学的状态。生字的积累,很好的体现了我们新课标汉字学习的工具性。
  三、教学汉字的艺术性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注重汉字文化的艺术性。除了让学生认识汉字,会写汉字。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写好中国的文字。我们中国的文字,一点一横都有它的独特艺术魅力。我们的中国汉字是方块字,正如我们做人,堂堂正正,锵锵有力。在教学时,我觉得教师应示范写好每一个字,把字当成一种艺术去欣赏。让学生写好我们的中国的每一个文字,写出我们的文字之美,付以生命。我认为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先写好每一个,逆风起笔、顺风收笔、悬针竖、垂露竖每一笔每一画,都能充分体现我们每一个汉字的美感,让艺术美在汉字的灵动中变得活灵活现。其次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和评价文字的美,只有把老师的示范上升到孩子的自身体会,才是我们最终的教学目的,让每一个孩子对文字的美有一种追求性。
  四、感悟汉字的人文性
  汉字文化除了上述的特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文性。在我们教学写字时,可穿插人文性的教学。比如要在一个田字格里写好写美一个字,必须要写好每一个笔画。那要怎样才能写好每一笔呢?这就关系到每个笔画的谦让。如写“大”时是横捌捺。如果把大字放到大口框里变成“因”字时,那捺就应变成点了,为了让“大”不与“口”打架,他们俩就互相谦让了。我们写好一个字,跟作人都有一样的道理,懂得礼让,懂得关心别人。这样在教学写字就自然而然的穿插了人文性的教育。
  以上是我对汉字教学的一点肤浅的认识,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魅力超群。让我们在一线教学的老师们,去欣赏她,传颂她,让她的魅力在我们的语文天地里、生活中开出绚丽之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