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四读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国香

  【摘要】在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无数次的反思揣度中,我觉得教学中的四“读”确实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
  【关键词】熟读 诵读 品读 情景再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0-02
  曾在电视剧情中无数次看到过旧时私塾中童稚学子摇头晃脑的诵读古人古典,觉得其先生教书的陈旧与古板与当今教书育人格格不入,然而通过多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最终的经验总结是教学中的“读”确实不失为教学的灵丹妙药。根据教学的特点,老师不仅要注意整堂课的艺术性、趣味性、新颖性、严密性和合理性,自古戏有开场白,而小学语文课亦同样有前言导语,前言导语的作用一是安定小学生的情绪,二是便于导入新课,对整堂课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导语很快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并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并熟练掌握以下四种学习读法:
  一、熟读
  熟读就是能流利地准确地读文,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熟记义要的绳子,掌握阅读技巧,感知文章感情,最终达到写作的目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熟读课文,有了熟读的结果就预示着学生已克服了生字障碍,才有阅读技巧和文字感情的可能,才有写作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教育学生养成勤翻字典的习惯,用自己的“勤”解决文中生字,以达到熟读的目的,由此,可以在预习中提倡学生多读,在课堂上以领读、齐读展示读的形式以补充让学生最终达到熟读的目的。《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写的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旅游遇到危险时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肯用国旗换面包,最后晕倒在地,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课文篇幅较长,思想性也比较强,更是不好把握。在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熟读重点词句,感悟爱国情,体验爱国情。如在指导学生感悟“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呈现典型的三个层次:读出理解──说出感受──再读体验情感。首先学生自由读重点段落,勾画出表示“我”动作的词句,自读、自悟、自得;再让学生默读体会,说说自己对句中哪些词有特别的感受?交流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熟读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决不向饥饿低头;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
  二、诵读
  诵读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抑扬顿挫,快慢适度的节奏感,在课文的阅读上如果是一种节奏感,读者乏味,听着枯燥,为此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断句,将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清晰、准确的从口中读出,不含糊。节奏要明确要摆准词句关系,掌握好轻重缓急,读出词句中的高低起伏,听后如溪流一般,有迂回寻味之感,避免唱读或喊读等的发生。《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在教学时特别引导学生高声诵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让学生高声诵读诗句,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
  品读就是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情之中,置身于课文情节之中,与作者发生共鸣,达到感悟课文思想内涵的意境,有了熟读的基础,有了诵读的铺垫,在品读中,我们就要读出浓浓的书香味来,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在字里行间的游弋中,自己应该抛弃一切的杂念,将自己置换为文中的主角或作者本人,在细细的品味与课文的内涵融会贯通,交融出对课文的理解。《花的勇气》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作者看到的三个画面――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来解读感受文本,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本课的教学我还特别注重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失望――吃惊――遗憾――惊喜――震撼。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认识到生命的意义。
  四、情景再现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幕情境的文字体现。为此,在语文的学习中,让情景再现是对课文理解的进一步升华,在学生有了可靠的朗读基础后,可不妨让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等形式来展示课文情节,这就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实际体验,这样,学生才会更进一步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情节中,将心灵深处的感知召唤出来。与作者的思想背景融为一体,更能深层次地牢固的掌握知识内涵,为自己的动手写作铺垫出良好的思想基础和高识动机。《乡下人家》呈现出青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中赏词、品句,读中积累、感悟,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的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穿由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
  总之,“读”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巧,在长期的训练和坚持中,才会读出技巧,读出情感。在每天的学习中,在翻阅每一页扑鼻的书香时,我们应该在读书中寻味知识的内涵,去感悟字里行间的意味,用心去读,去感悟,将情感投入进去,将思想融入进去,这样,我们才不会读“死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77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