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的课堂我做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美银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基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质及地位,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怀着美好的理想致力于语文教育事业,都希望能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但现实情况是,有时候你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汗水,却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成了所有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学记》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只有学生主动参与了,充满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下面,我将从学生自主的角度谈谈对“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一、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药”是自主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通过平时的课堂实践,我发现几种方法较为有效:
  (一)诱导学生身临其境――引趣。
  一节课的导入对于任何一节课来说都很重要,因为学生还没能从上节课或者课后活动中回过神来,只有通过导入这一环节诱导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石。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老师对本节课内容的渲染,感染学生进入状态。比如,我在教学《“保护野生动物”专题》时,在课堂的前五分钟给大家播放有关野生动物快乐生活场景的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从而激发出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欲望。因为孩子本身就有喜欢可爱动物的天性,因而采用这一手段后,孩子不由自主地就发出了“太可爱了!”“我要是能抱抱它就好了”等感叹。显然他们都被我的导入吸引了。
  我们还可以采用设置悬念法,通过老师对问题的设置,激起他们探索的愿望。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悬念要拣学生感兴趣的来设。比如,我在教学《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时,先让学生们讲讲自己所听说过的奇怪现象,孩子们立即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孩子们有人提出了“海市蜃楼”,有人提出了“比萨斜塔”,还有人提出了“北纬30度之谜”,他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趁此兴趣正浓时,我又抛出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从而激发出他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二)巧用学生集体荣誉感――激趣。
  经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平时的生活实践,孩子们明白了集体的重要性,知道了要维护集体荣誉。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集体,即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课堂上促进小组间的竞争。比如,我们班在位置安排时就注意考虑小组内搭配的平衡性,尽量争取小组间水平差距不大,做到首先从知识水平上做到公平,然后采用加分的原则,激发学生上课参与的热情。通过采用这样的手段,学生们上课研讨气氛变浓了,表现欲增强了,精神更集中了,学进的知识也就更多了。
  (三)教师标新立异――提趣。
  我们读过不少鲁迅的文章,更知道了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都是孩子的天性,而喜新厌旧更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因而学生不喜欢千篇一律,更喜欢标新立异。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打破常规的框框,通过新颖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上课的欲望。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执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因为是说明文,学生没有多大兴趣,甚至认为说明文枯燥乏味,为了解除教学中独角戏的尴尬,我在让学生了解说明顺序时,让学生们担当导游,带领全班同学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对于这样新颖的形式,他们热情高涨,个个跃跃欲试,而要当导游,一定要摸清状况,至少要了解参观顺序,这样也就解决了了解说明顺序的目标。
  
  二、创造和谐的氛围是自主学习的“润滑剂”
  
  学生自主学习除了本人要具备主动参与意识外,课堂学习气氛也至关重要。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和谐的学习氛围就像是一味“润滑剂”,她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活动更轻松,更自如,更灵活。因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在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们自由解决学习问题,利用集体智慧的结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谐气氛的获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小组合作时,孩子们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需要航标指引前进的道路,如果一个小组没有一个引路人,那就会迷失方向。因此每个小组内部一定要确立一名组长,让他组织组员有目标有秩序地合作学习,做到群龙有首。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
  因为个体的差异,在小组活动时总会出现有些同学非常懒惰的现象,如果对这些同学放任不管,那将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加剧,因此对小组长一定要在空闲时间进行培训,提醒他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一定要保证合作时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话说。这就要求每个小组长一定要做好分工工作。
  (三)时时关注,适时指导。
  是不是小组合作时教师就可以歇息呢?不是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成为了局外人,那就不能了解学生探究的进展,就不能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也就不能在驾驭课堂时做到灵活自如。陶行知说过这样的话:“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我们教师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一定要到学生们中间走一走,参与他们的讨论,提升他们的智慧。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观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我们教师的生命价值也更能得到有效体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