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前突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学类文章阅读是湖南卷的必考题,就近三年来看,该题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均为名家名篇,二是均为散文,三是赋分、题量、题型和考点相对稳定。现代散文之所以受到命题者青睐而成为一种主流选择,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内蕴丰富,历久弥新:另一方面,也因其文本背景的距离感和语体风格的差异性,使得命题者有了更大的挥洒空间。在新课程的视域下,展望2011年的湖南文学类文章的阅读,散文仍应是最好的测试文本,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考前复习也一如既往地要把散文作为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针对我省文学类考察相对稳定而又稳中有变的情况,结合考生在复习应试中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以求突破。
  
  一、加强阅读勾画意识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考场上时间紧迫,如果没有最好、最有效的阅读习惯,往往由于内心紧张、记忆能力的有限,致使在短时间内,无法抓住文本的中心和重点,因而,在阅读训练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勾画意识。勾画圈点的过程,实际是一种信息摄取和筛选的过程,借这种方法,我们便可很快地感知文本大意,更清晰地把握行文脉络。
  勾画的步骤和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训练:
  1、初步勾画文章的议论句、抒情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意味隽永而一时难求甚解的语句。
  2、根据问题勾画答题区间。
  3、根据题干勾画相关的答题语句、词汇,以供比对、筛选、归纳、综合、整合。
  
  二、强化审题归类意识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尽管灵活性大,题型多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分析多年来的不同文章,不同出题者的不同命题,无非这么一些题型:
  1、词语理解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a.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某词语的深刻含义:b.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②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③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④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⑤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下句中寻找释义。
  2、句子理解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a.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b.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c.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解题时注意两点:①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②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3、筛选整合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a.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b.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解题时应该紧扣提干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
  4、归纳主旨型。解答这类试题,应该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再跳到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提取并整合有效的信息。
  5、分析结构型。这类试题考查重点是让考生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6、推断想象型。根据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结论,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没有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根据文中的观点推断出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这类题目中的推断和想象要合乎逻辑,就是符合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符合推理的规则。
  7、审美鉴赏性。鉴赏时首先要明确鉴赏点,如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布局谋篇或作品主题等。其次是抓住特点,找出实例并赏析其妙处。鉴赏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规范答题:①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②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三、强化答题规范意识
  
  高考考场上,经常出现这样令人遗憾的问题: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范意识,往往犯技术性的错误,导致没必要的失分。如答题的角度不当,答题的详略不当,答题的术语不当。
  笔者认为强化答题规范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审题干,明确答题的角度;看赋分,明确答题的详略;明确概念,区别易混淆的术语;强调卷面,要求书写整洁、明晰。
  文学类作品阅读是主观题,主观题难得满分。但是只要本着精益求精的思想,运用失分反思的方法,笔者认为,这样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失分,进而有效提高阅读成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4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