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听话的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大伟

  在汉语世界里,做人做事,听话听音,朋友冲着你说:“侬还有啥格闲话讲!”褒贬在于语调:读升调,那是夸你;读降调,那是贬你!“侬不谈了!”褒贬要看背景,托办的事,办好了,那是夸奖;办砸了,那是讽刺。
  上海人有句老话:“讲一半、藏一半。”依据说出的上半句,揣测不说的下半句。“老实讲”,往往是“不老实”的开场白;“摊开讲”,往往还有“摊不开”的;“有话好说”,通常是自己理亏;“有话直说”,通常是别人理亏;“凭良心讲”,通常是亏心后的心虚;“有啥闲话不好讲?”那是心虚准备放软档。上海人最常用的口头禅:“朋友,听得懂?”就是提醒侬要听出“另一半”。
  “听人说话信一半,那是精明;知道哪一半可信,才是聪明”,前提兼诀窍:对什么人说,比说什么事更重要。
  倘若你是老板,“好话,一定言过其实;坏话,一定添油加醋。”你必须明白:当你拥有决定别人利益的权力,那么听到的坏话一定比分配的好处多。
  倘若你是伙计,老板对你突然礼貌说话,那是解除劳动合同的前奏曲:朋友你就走远了。
  倘若你是病人,医生对你说:“想吃啥就吃啥。”等于临刑前的酒肉席,准备送你上路。
  有时候,说者身份比说的内容更重要。“钱是身外之物”,如果是李嘉诚说的,那是真话;如果是李小二说的,可能是气话。领奖人说:“成功了,对不起旁人;不成功,对不起家人。”不是谦虚,而是发嗲。有钱人说“鱼翅当粉丝”,不仅发嗲,而且攉胖。
  魏征上谏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的“心得”:听好人说好话,往往偏听,因为话里含着安慰、照顾,容易受骗;听坏人说坏话,那是兼听,反而洞察黑暗,不掉陷阱。底层社会混久了,终于明白:小人无耻,所以无畏,往往敢说,说出人性的阴暗、江湖的阴险,虽是坏话,却是真话。“蜜蜂叮癞痢”――准得很!不仅以毒攻毒,还能提高免疫能力。
  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欧洲刚刚脱离中世纪的黑暗,那时社会识字率极低,谁有知识谁就有力量。在互联网的今天,知识泛滥,是最大的苦恼:不知道哪些知识有用。鉴别有用的知识,比掌握不懂的知识更难。在“知识就是力量”的惯性引导下,如今迷信知识的越来越多,热爱劳动的越来越少。经济规律:物以稀为贵。结果,洗脚妹比大学生工资高,月子保姆比公司白领工资高。在今天,“知识就是力量”应该反过来理解:“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如同氧气,拥有未必健康,没有肯定死亡。
  知识泛滥的特征:博士多、教授多、专家多,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真理只有一个,那么观点越多,分歧越多,错误率就越高,就像投放广告:“我知道有一半无用,但不知道是哪一半?”倾听房产专家,结果耽误了投资机会;倾听经济学家,结果看不懂身边的物价。因为书斋人物看重知识,看不起常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最近告诫给他祝寿的中国学者:“坏的经济学就是黑板经济学。”“黑板经济学”往往是虚构的,经不起常识的验证,属于书斋里的知识,缺乏针对性。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常识,哪一天死,那是知识,但基本说不准,谋杀例外。怎么听?听谁的?处事大学问。当不能辨别知识,那就服从常识。
  
  编辑提点
  “知识就是力量”,原话是“知识就是权力”,在这个虽然信息泛滥但是知识越来越专门化的时代,谁掌握了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就是权力不对等。比如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消费者永远是弱者;在房地产市场中,买房的很难自主抉择。这个时代,兼听偏听都解决不了问题,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制度建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0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