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偏题跑题不可怕 绝处逢生有妙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延明

  高考作文由于时间紧迫,审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疏漏。如果中途发现偏题或跑题,改弦更张重新构思已不可能,但只要沉着应对,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还是可以绝处逢生的,起码不会输得太惨。
  在发现问题后,如何“将错就错”使文章起死回生呢?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顺水推舟,写好过渡段。发现偏题或跑题之后,及时运用过渡段,把思路拉到正确的题意上来。过渡段用得好,既能总结上文,开启下文,又能为后文切入新主题服务。
  请看下面的例子:
  但丁有句话说得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们要相信自己,不管别人怎么说,都要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
  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帮手。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更别想要别人相信。求人不如求己。
  在各方面都要奋斗,都要争取。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将军就是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有实力当上将军。所以只有相信自己,认为自己能行,才能实现美好愿望。
  我们都知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典故。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成就了伟业,又因轻信萧何,最终遭到杀害。这是过于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的结果。自己有能力为什么要依赖别人呢?何不凭借自己的能力,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呢?相信别人而不能全部相信,也不能过分依赖别人,最终还是要相信自己。
  这个文段选自一篇题目为“相信自己”的考场作文。作文的话题是“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该考生写到这里才发现,自己对话题的理解是片面的,从拟题到行文,文章只写到了“相信自己”却没有写“听取别人的意见”。于是,他加了如下一句,让它单独成段――
  当然,相信自己的前提是充分自信和准确判断,否则坚持就成了固执。而要避免固执,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接下来就可以顺利过渡到“听取别人的意见”上来。这样的过渡,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思路的“拨乱反正”,使文章回到题意上来,而且也让前面的议论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化腐朽为神奇,真可谓“一石二鸟”。
  
  二是嵌入一些关键语句,进行有目的的牵引。某年湖北省高考题作文题是“买镜”。一位考生开始写的是卖镜,写着写着,可能发现跑题了,虽说买镜和卖镜有关,但毕竟话题是“买镜”。跑题已成定局,怎么办?当阅卷老师为考生有这么好的语言功底而立意跑题感到惋惜时,发现有这么一段(大意):文章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跑题了,怎么办?作文格浪费这么多,时间快到了,我怎么这么粗心,把“买”看作“卖”了呢?接着该生将自责、后悔、紧张等心理活动描写非常精彩,最后以这次考试作文就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我的粗心大意,照出了我的性格弱点,我要感谢这次考试,因为在这次考试中,我买到了一面镜子,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它是无价之宝总结全文。你说,老师看到这里是一种什么感觉?如此“别出心裁”的构思,能不给高分吗?
  
  三是用亮丽的尾巴彰显题旨。如果文章接近尾声才发现偏题离题,要冷静,力挽狂澜,切不可破罐子破摔,可以打造一个亮丽的尾巴,收到“卒章显志”的神奇效果。有人说,作文开头要像“二锅头”,入口即辣出泪来;而结尾应像“碧螺春”,余香满口,令人回味无穷。打造、编排精彩的结尾,是优化文章的必要措施,也是高考作文纠偏救急的有效手段,可以挽回败局,柳暗花明。
  如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某考生写自己练习三步跨篮的经过,屡练屡败,始终不见成效,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才有所进步。通篇一无“读”,二无“感”,本是一篇议论文,结果写成了记叙文,这无疑是严重的失误。考生意识到问题时,文章已接近尾声,重写已经不可能,甚至任何小小的改动都难以进行。他沉着应对,添加了一个巧妙的结尾:
  万丈高楼平地起。凡事要抓基础,练三步跨篮是这样,做其他任何事情也是如此。要想在工作、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从“画蛋”开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就是我读《画蛋》一文的感想。
  这是一个机智的添加,也是一次起死回生的补救。文体、主题原本与命题要求风马牛不相及,是一篇典型的失误之作。现在,谁还能说它离题万里呢?你可以说它作为读后感还不够规范,但你不能说它不是读后感。
  再如有个考生写“习惯”,写了一大半发现跑题了。怎么办?硬着头皮往下写,只会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此时,考生灵机一动,补写一个凤尾:
  我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未审好题目就匆匆下笔,以至于离题万里,悔恨莫及。写文章要养成好习惯,做其他事情难道不也如此吗?好习惯,让人受益无穷!
  如此结尾,有趣,收到了欧・亨利小说结尾式的艺术效果,令人拍手叫好。
  
  四是承接上文,增补新材料。作文偏题有时往往是材料不能为主题服务造成的,这时便需要增补新的材料,从而丰富、突出主题。
  一个考生在以“感谢对手”为题作文时,引用了徐悲鸿的事例做论据:
  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曾有一个洋学生傲慢地说“中国人太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料”。徐悲鸿十分气愤,当即代表祖国向洋学生挑战,一比高下。此后,徐悲鸿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一展才华,蜚声中外。
  写到此处,考生发现“徐悲鸿”这则材料蕴涵的是“人要有骨气”“爱国”等意旨,材料游离于论点之外。他立即纠偏,在巧妙过渡之后,增加新材料:
  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办“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臣民齐心协力尽忠朝廷;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朕的今天,我感谢他们!”
  紧接着作者顺势展开议论,使文章及时步入正轨:是的,是对手给你带来压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艰苦的“斗争“中,并想方设法成为王者。在与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磨炼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敌人正是你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催化剂!
  能够紧扣题意当然是高考作文的最高境界,然而,一旦偏题跑题也不必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只要“不弃”就能“不离”。以上几种方法可以使文章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危难之时助你一臂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3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