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言翻译亦可“有法可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玉萍

  文言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数量多,义项多,变化也多。怎样来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呢?这是每个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教学中,笔者化“虚”为“实”,总结了几种文言翻译有章可循的方法,在准确推断、解释文言实词含义和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文言句子翻译坚持一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文言翻译中应尽量直译。直译,就是要求考生对给定的文句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含义。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和解释是特别必要、特别实用的,也是特别有用的。下面就这个问题简单地列举些实用的文言翻译的技巧。
  推导总原则还是“词不离句”,具体有如下几种。
  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樯橹灰飞烟灭”,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工具。又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 ”,“辶”与走有关,解为“到”或“去”。
  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
  此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的意义。在句子中,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等,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可以推断词义。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
  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
  例如:“不以外夷见易”中的“见”,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放在动词前,是对自己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不以外夷见易”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可以联系到成语“出类拔萃”,“拔”为“超过、超出”之意。
  4.利用组词来推导
  这主要是针对文言实词而言的。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词为主的,现代汉语则是以双音节词为主的。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的文言实词,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上下文语境去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组词的方法有两种:
  ①辐射式引申,如:“节”可以组词为“节约、节省、节操、节制、气节、关节”等。
  ②链条式引申,如:“朝”可以组词为“朝见、朝拜、朝廷、朝代”等。
  下面我们就拿高考试卷(2008全国Ⅰ卷)中的一句文言翻译来具体说明一下。
  例如:“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应用组词法:
  以下实词后面括号中的词语是用组词法可能组出的双音节词,虚词后括号中的词语是该虚词的常用义项,加点的词是根据语境选出的较为合适的词义。
  例如:兄(兄弟、兄长)为(是、替、作为、被)君(君子、君王、国君)则(就、那么)君(意动用法)之(他、的),己(自己)为君则兄(意动用法)之可(可以、可能)也。
  译为:兄长是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是国君时就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巧妙运用和有机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理解文言实词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语境,即上下文。上列四点只是把“语境”具体化,应当让学生在文言翻译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行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
  总而言之,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做到准确、通顺、合乎规范,这就是翻译时常常提到的“信、达、雅”三个字的要求。以上只是笔者个人对文言语句翻译题的解题技巧的一点不成熟的探索,提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国庆小学(734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