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不同的课程目标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任何课程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新的体育课程目标下,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变革,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常用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适合普通高校新课程目标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目标;体育教学模式;终身体育
  
  1、大学体育的新课程目标
  五十多年来新中国高校体育的目标经历了从“技能”―“体质”―“健康”的演变过程,教育目标的变更代表了我国体育教育理论和思想的逐渐成熟。教育部制定的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目标作出了新的详细规定,普通高校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总体目标将体质与健康分开叙述,增强体质依然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真正的健康是指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提高体育素养的内涵丰富,它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发展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中心。
  “全民健身计划”在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十多年,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社会实际情况来看,效果远远没有达到决策者们的预期目标,能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人依然是极少数,而且参加锻炼的项目和方式极其有限,大多数人采取是慢跑或扭秧歌等方式。在一些社区难得一见的篮球场和排球场,却很少见到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现象呢?除了有关部门对群众体育组织不力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第一、人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匮乏,没有掌握实用的锻炼手段。第二、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锻炼意识淡薄。第三、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我国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反差不仅反映出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它还折射出了更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我国的学校体育在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特别是大学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希望通过提高竞技水平来达到所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种目标定位的结果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导致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公式教条化,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体育能力,而所掌握的运动技术又比较片面和单一,所以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项目和方式也比较单一,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就很容易失去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机会。
  
  2、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2.1教学模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学目的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与具体化,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学目标去实现。因此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关系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模式的直接反映。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不同的教学目标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对某项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将产生的效果所作出的预先估计。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创立的,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因素。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要确立新的教育对象观,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2.2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如何安排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这样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师生的不同安排就构成了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包括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发现条件、评价五个方面。我们要对某个具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就应该从这五个方面人手,来验证它是否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
  
  3、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依据
  
  没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功能,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世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模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不同的群体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会有所不同。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即要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正确教学指导思想,要有所发展和创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也是我们选择教学模式的依据,比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知识结构,具体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等。
  
  3.1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每一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可能是不同的,不管是知识学习,还是技能训练,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指向特定目标的。大学体育在教学目标上,从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再到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把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放到了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
  
  3.2根据学生的年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选择,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必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学生的年龄和本身拥有的技术水平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年龄越小,技术水平越低,学习能力的独立性越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越强,反之,对教师的依赖性就弱。
  
  3.3根据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知识结构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模式必须与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相匹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业务不太熟练、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主要是模仿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后随着经验的增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逐渐会采用其他模式进行教学;有经验、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4根据具体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种特定的条件和范围,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对任何具体教学过程都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条件出发,具体分析自己面临的教学情境,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确定某一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明确其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才能使体育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

  4、新课程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应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系统,虽然某种体育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内部要素和非本质结构不发生变化,所以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变化是绝对的,发展是必然的。21世纪对人的健康要求不仅是生理的,更是生理、心理、适应能力的综合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术,提高体能,从中获得快乐,还要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大学体育课程要完成的不是一个单一的目标,而是一个目标体系,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学课过分追求技术动作的掌握,教学和考核内容难度和强度过大,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完成,上课形式过于公式化,评价过分注重强调对技术的掌握情况,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对那些本身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很难从体育课上找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逐渐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育学习,这样自然就很难实现“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术,提高体能,从中获得快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坚实基础”的课程目标。当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着手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但在教学模式的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新的问题,一些教学部门和教师对过去的教学模式采取了完全的否定的态度,在采用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地以学生为中心,一味地附和学生原有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加以引导,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导致学生掌握的体育技术和锻炼手段过于单一,许多学生走出校门后参加体育锻炼很容易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逐渐也失去了锻炼的兴趣,锻炼的习惯无法得到延续,影响到终身体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时期的体育课程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愉悦的心情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掌握体育技能、知识和多种锻炼手段,培养起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就必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从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角度出发,认真负责地为学生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真正做到有张有驰,娱乐性和知识性并举。
  系统学习体育教学模式是强调以学习运动技术为核心,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获得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按运动的结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但它却较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弥补系统学习体育教学模式的这一不足,而系统学习体育教学模式又能很好地防止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出现过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倾向。系统学习教学模式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对立的教学模式,而是完全可以互补,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运用它们,必将相得益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7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