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已经影响到了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 问题和现象 分析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11―0119-02
  
  一、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现象
  
  1.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远大理想,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回答问题,不是不举手,就是你等我,我等你,被动学习,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不能主动学习,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2.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拿高分是他们直接的心理动机,他们己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的潜在影响,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甚至一听到考试就逃避。
  3.少数学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抑郁。集休意识不强,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操场上,稍一留意,就会发现有一些形单影只的学生,眼神游离。
  4.不善于沟通,交际能力低下,甚至惧怕交际。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见了认识的长辈,不打招呼,甚至躲起来。
  5.多数学生在卫生、学习、语言、交际、纪律等方面的习惯差;对师长不够尊敬,缺乏爱心同情心,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较为严重;自觉性较差,自制性不强,同样的保证说了一次又一次,错误还是一犯再犯。
  6.缺乏竞争意识。选班干部不关我的事,学习成绩好差无所谓,评优选先随大流。
  7.从课后学生的谈论中听出,部分高年级学生有早熟倾向。
  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展。
  
  二、针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1)农村学生的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幸福与否和学习的关系不大,因为农村的很多大款根本就没读过几天书。还有一部分家长还存在着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早早就给孩子把房子盖好,根本就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们的最大理想。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棍棒育英才”,打骂教育屡见不鲜,这种家庭环境和对教育的错误认识,直接造成了农村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甚至厌学。
  (2)隔代教育愈演愈烈。部分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在家的为生计早出晚归,自然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爷爷奶奶对孙子又是百依百顺,集千万宠爱于一身。
  (3)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客观上制约着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即便有的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
  (4)少数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这种家庭情况也是造成这些学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2.学校教育方面
  (1)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农村的学校里,应试教育还是教育教学的中心。高考还是教育的指挥棒。在这种形式下,很多学校,以牺牲学生的活动为代价,挤出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生活在一个更加闭塞的环境里。客观上就没有了沟通、释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出现冷漠,惧怕交际的心理问题不足为奇。
  (2)学校教育中偏重于智育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指导、教育的不够,学生的特长没能得到最大发挥。
  
  3.社会影响方面
  不能辨明是非的学生在网络电视上汲取流毒,家长带孩子出入歌舞厅、酒吧,致使学生超前步入早熟行列或染上不良习气。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小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重塑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适合的肢体语言,与对学生合理的期待相结合,能产生较佳的课堂气氛和效果。在课堂上,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讲课时,给学生鼓励的眼神、动作、话语,让他们受到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受到心灵的重塑和洗涤。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选择他们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的又一方法。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不断完善。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大胆讲”“谁还想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取得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效果。
  
  3.感受个人成功的欢乐,克服厌学情绪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解答正确或合理的都加以肯定;对差错或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修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的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例如,在教学《最美的花朵》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我提出不同的问题,我让后进生回答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我让中等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比喻句:我让上等生回答,课文中“你”、“我”、“他”指的是谁,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如伺与其他人相处。不同的学生都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成功的欢乐,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克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4.尊重学生人格,走出心理阴霾
  在进行教学时,我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潜能生的人格。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认为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对班上胆小自卑、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才能健全他们的心理。他们特别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朗读课文时,我就有意安排他们轮流逐段朗读,他们的声音很小,语言也结结巴巴,但我表扬鼓励他们读音正确,没有遗漏。重点段落我还会选择赛读,鼓励大家声音洪亮,读出自己的感情,通过示范与个别指导,让他们有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
  
  5.莫以对错论学生,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我一直对学生说“课堂上,你心里怎样想,口中就怎样说,笔下就怎样写”,答错了也不会受到批评或嘲笑。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要求:本文讲了主人公是谁?讲了他哪些事?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上举手者众,学生积极发言。回答对错与否学生都可以坐下倾听。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不怕回答错,心理活跃,参与意识强烈。我还让他们结对帮扶,相互探讨问题,相互读书,相互听写,相互批改作业。这样,通过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农村人口比例大,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少年强则中国强,只要我们共同探索,鞭策他们健康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