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教师教学的“表演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师教学的表演指教师具备演员的某些基本素质,掌握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借助千手、眼、身、法、步的恰当运用,带着形象、带着情感、带着体验去教,使教学成为表演艺术。教师教学的表演可以活化知识,优化学习过程;唤醒情绪,创造学习环境;启动情感,提升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展现学习魅力,最终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幸福而不是一种苦恼。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表演艺术家,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教师;教学;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8-0046-04
  
  一提到表演,浮现于人们头脑中的必定是欺骗、虚假、逢场作戏、口是心非等一系列“恶”的字眼。加之中国传统上对演员的不正当歧视,导致人们打心眼儿里对把教师与演员相提并论加以抵触和对抗。其实舞台表演和教学表演都是一个知识、观念和信息的交流过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实事求是地看,在课堂上,我们也确确实实地看到某些教师身上充满了魅力,让学生从心底里想上他的课;而某些教师身上总好像缺少点什么,很难有一种吸引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学和表演艺术的类比虽然无疑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快,但把它作为一种启发,看看它能把我们引向何方至少是很有意义的。
  
  一、教学:一种表演艺术
  
  教学是一种表演艺术,至少是一种与表演艺术极为相似的艺术。众多研究表明,将戏剧表演的一些表现手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传情达意”,而且有利于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与吸引力。如果说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借助于知识和能力“由外而内”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的解剖、分析和理解,那么,表演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借助于形象、情感和体验“由内而外”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有声有色的表现和表达。
  (一)教师带着“形象”去教。
  众所周知,表演是一门表现艺术,它借助于演员身体的言语和非言语动作,作用于人的感官,达到影响人的目的,即是说,“它是对实在的再解释,不过不是靠概念而是靠直观,不是以思想为媒介而是以感性形式为媒介”。同样地,教学亦是一种外显的人类行为,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优秀教师的教学应该是表演化教学,如鉴赏名画、观赏电影一样,能把人类知识生动、具体地重现在学生面前,给人的感官以巨大冲击。这就是说,教学不仅是抽象的知识性事务,也是形象的表演性事务。它不仅需要用头脑把干巴巴的教条、公式、推理、判断等原原本本地传送给学生,更需要用身体把逻辑性、概念性、计算性、系统性、抽象性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可见和可听的行为、动作、表情、姿态和声音。同样是对学生的表扬,传统教师会说“做得好”,而表演型教师则会通过微笑、眼神、手势和拍肩膀等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把对学生的赞赏之意表达出来。相比之下,前者属于抽象、死板、固定的“概念表达”,后者则属于直观、可感、灵活的“形象表达”。
  (二)教师带着“情感”去教
  没有情感,便没有表演艺术。表演作为一种艺术,要求演员把对于人物的体验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使观众受到感染和震撼。同理,教学不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人与人的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根本上承认并允许教师带着情感去教。这显然与传统上强调教师像法官一样冷静、客观的做法相去甚远。俗话说“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情不动人”,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够像演员一样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把真挚的内心情感传达给学生,做到“以情动人”“寓教于情”,那么这样的教学才是活生生的人的活动。“这时,教育内容不再是古板僵硬、毫无动人之处的‘木乃伊’,而是脉脉含情、充盈着诱人魅力的‘维纳斯’。”实证研究也发现,相比高效教师,低效教师的表演相当平淡,用更多的中性化面部表情和语调,并且时常看起来有气无力、无精打采。这就是说,教师情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让教学引人入胜、令人激动的绝不是概念而是情感,一个期盼的眼神、一种恰当的声调、一个贴切的手势、一句激情的话语,都会使沉闷、单调、乏味的教学达到戏剧化的效果。
  (三)教师带着“体验”去教
  不言而喻,所有的外在表现,如果没有内在的支撑,便只能是形式化的、枯燥无味的、没有意义的。演员在创造角色时,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挖掘“潜台词”,赋予作家台词真正的内涵,并且运用语气、手势、表隋、体态等外在手段把潜台词充分地表达出来。同样地,我们的教师,如果不是传声筒而是艺术家,那么他就必须将教学建立在丰富的自身体验基础之上,具体生动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去呈现课程内容。否则,学生就不必到教室接受专门的教育,而只需要在家直接看课本即可。从根本上说,没有体验的表演艺术是不存在的。课堂上教师教学的每个动作都应该是自身体验的结果。缺少了体验的参与,课堂将成为知识从教材向学生头脑的枯燥无味的搬家。单纯的说教、公式化的授受、脸谱化的表演,立即使教师沦为匠人的水平一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性。我们往往说,一个能工巧匠制造了一个商品,而不说他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东西;会说一群建筑工盖起了一座房子,哪怕它是一座地道的建筑,也不说他创造了一座大厦。所以,为了激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自己对知识的态度和看法随着知识本身一起介绍给学生,使远离人的生活的抽象知识,变成―种富有生命气息的形象化事物,让处于懵懂状态的学生能够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心悦而诚服。
  
  二、教学表演:提升学习成就
  
  演员首先是为观众,教师则是为学生。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然而,大部分教师不懂得“教学是表演艺术”的道理,所以感到疲惫不堪,不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自己也不快乐。正如杜威所说:“用演戏的方法帮助学科,其最显明的利益就是使儿童有趣味。我上次已经讲过,我们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怕他学得苦了加点糖的教育方法。所以使儿童有趣味还不是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使他有知识方面的作用。”
  (一)活化知识,优化学习过程
  “其实学生不只是需要信息,而且是需要有意义的信息;不只是需要知识,而且需要令人信服,能激起信念的知识。他们需要这些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和生活的价值。”一切意义都植根于处于特殊时间和特殊环境下的个体的体验之中。体验永远是活生生的,冷冰冰的概念不可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感觉。应当承认,知识不是某种可以捕捉到,并可以积累、加工、储存和分配的纯粹客观性事物,在本质上,它是客观性与个人的结合,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寄托,学生则是说服自己从教学中获取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像演员一样,借助于训练有素的肌肉将灵魂灌注于自己的身体,并随时给知识以根据,赋予知识以活力和新的生命,最终使知识成为具有人称属性的私有

物。过去那种认为教学就是简洁而有条理地把纯粹的知识传递、传授、传播给学生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毫无根据的。我们相信,只有通过教师的表演性教学,通过他的手、眼、身、法、步的恰当运用,才可能“寓教于戏”“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惬意,这才是学习成为一种幸福而不是―一种苦恼的秘诀。
  (二)唤醒情绪,创造学习环境
  趋乐避苦,人之天性。人趋向于积极的情绪体验而极力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在课堂中,’人们也发现,对学生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常常不是与学习目标或教师要求相联系的终极性动机,而往往是与情绪追求相联系的情境性动机。所以,寻求一种表达方式,以在其他人那里引起在他自身发生的那种情绪,这不仅是演员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专门研究发现,教师授课的生动活泼性是决定学生课堂情绪感受的性质变化和认知行为的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然而,教师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一种环境,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略,他们过于天真地认为,学生应当把生活中的情绪丢在课堂之外,从进入课堂那刻起,就完全集中精力于学习上。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学生永远不会丢掉那些使他兴奋、使他忧伤、使他快乐以及他希望得到的东西。未能从这个角度设计的教学,学生很快就会感到非常厌烦,并且厌恶学习本身。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于声音、动作、姿态和表情等表演性技能去优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做好准备。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教师和演员处于同样的地位:他用自己的态度、声调、姿态来表达情绪,正如诗人用诗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唤起他人的情绪一样。
  (三)启动情感,提升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情感的调动和激发是必需的。作为教师,应该具有训练有素的物质的体现器官,才可能把细腻的内心体验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并传送出去。正如卢梭在《爱弥尔》中所写到的那样,“我将在我的眼睛、声调和姿势中表达我希望对他唤起的热情;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说,而他也才听我,我心情激动,而他也深受感动”。如果说传统教师借助于“逻辑的力量”来说服学生,那么,表演型教师则是基于“人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被激发的情感能够唤醒、活跃思维和行动能力,笑声、感动和兴奋应当成为教学的必要成分。对此,杜威反复强调,对于一事物,如果漠然无动于衷,就不会引起他的欲望,也不会发生行为出来。然而,太多的教师视学生的情绪于不顾,而将过多的精力用于以复制和传递的方式,将知识简单地从书本这一边输入到学生头脑的那一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过去到现在,之所以学生普遍视求学为痛苦的事,这是缺乏“情”的因素的缘故。冷若冰霜、漠然置之、麻木不仁必然使教学从“妙趣横生”变得“索然寡味”。这也是教师缺乏表演技能的重要体现。
  (四)激发兴趣,展现学习魅力
  从本质上看,“演员就是要把那些本身没有兴趣的对象变成对自己有兴趣的对象。把没有意思的东西变成有意思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就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某个对象,或置身于某个对象;感兴趣也就能保持警觉、关心和注意。比较而言,兴趣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兴趣推动着进步,是知识增进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和演员一样,要尽可能地用一切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不应该由于学生不愿学习便去鞭挞他们,因为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不是别人的过错,而是教师的过错,教师可以通过对自身表演的调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更多的教师或者不知道怎样去表演,使学生乐于学习,或者根本就没有这样去做。从深层来看,认识本身就是激起兴趣的最惊讶、最神奇的过程。因此,课进行得有趣,意味着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学生感到兴奋和激动,是对发现的真理深感诧异,是自感创造的愉快,是为人的智慧和文化的悠远而感到自豪。那么,要达到这般境界,教师必须使教学戏剧化。
  
  三、教师:表演艺术家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戏剧就是人们学习和记忆的一种方式。古希腊人的戏剧不仅用来娱乐和抒发情感,而且同样用做教育。在中世纪的教堂和神庙台阶上演出的戏剧,教给人们宗教的道义和历史。今天的舞台表演也是社会中强有力的教育载体。在这当中,演员即是教师,教师即是演员。虽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是“逢场作戏”,却也并不否认要成为一名合格教师,需要具备一些演员的基本素质:表现力、感染力、吸引力。
  (一)教师的表现力――悦耳悦目
  “悦目、动听,才可能赏心”,这是任何一种表演艺术都必须注意的问题。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只要有了真挚的体验就会自然流露出来,用不着在形体和语言上下过多工夫。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它忽视了外部表现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有关学科内容的知识是基本的,但是懂得如何把这些概念变得对学生有意义就需要额外的知识”。日常生活中,你自如地行、坐、说、看,但到了舞台上,你本领尽失,于是你必须重新学习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坐、说、看。同样地,要成为一名好教师,你也应该像演员那样,从头学起,包括怎么走、怎么坐、怎么说、怎么看,经过不断训练,使自己的形体、声音和语言具有充分的可塑性,达到天然的完美。
  “形现”方能“神开”,“容动”而见“神随”。在表演中,真实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具有表现力的器官,是不可能把它充分地体现出来的。不能用没有受过训练的身体来表达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最细致的过程,正如不能用一些走调的乐器来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一样。教师本人是教学表演的物质基础,他必须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言语和非言语动作,来准确、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思想情感,即“用自己的身体来说话”,懂得用目光去责备一个人、用动作去称赞一个人、用沉默去提醒一个人、用表情去表示痛苦、用节奏去表现情绪等。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是直到学会了十五种至二十种语调对学生说出“到这里来”,学会了在脸色、姿态和声音上作出二十种不同表达后,才成为教育能手的。
  (二)教师的感染力――悦心悦意
  观众在欣赏表演时,所要求的不仅是耳目愉快,还希望有新的认识,在思想上受到撞击,在情感上受到震撼。同样地,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他人显示、传递或投射某种信息,还应含有使他人相信、确认和接受这种信息的意图。这就是说,一堂课要感染学生,教师本身必须有激情,通过激情去表明“课程内容是有趣的,值得努力去理解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对某些东西热爱至深,进而使学生也学会热爱它们。如果教师很厌烦,那么要激励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
  演员是操作表情与情感的大师,无论是在表现细腻入微的情绪变化还是激荡澎湃的激情时都能应付自如。好教师也应该像演员那样,走上讲台,蓬勃有生气,光彩照耀整个教室。在感受到教师对知识渴求的热情之后,学生便主动去学习,这种学习没有任何来自外在的逼迫和引诱。所以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然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对此,杜威不厌其烦地重申:“给学生留下最持久的印象的教师,能够唤起学生新的理智兴趣,把自己对知识或艺术的热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有探究的渴望,找到本身的动力。这是一件最为紧要的事。”
  (三)教师的吸引力――悦志悦神
  国外研究表明,教学的效果同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都无显著相关。那么,什么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可以听听学生对好教师的评价:R先生上课时有趣极了,总是充满活力和激情。A女士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当学习是件有趣的事时,你就不像是在学。至此,答案昭然若揭:这就是教师的“吸引力”。其实,我们自己何尝不是由于喜欢某位教师才喜欢某个学科的呢。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堪称典范,为了使教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他要求教师技艺精湛,掌握某些像演员演戏一样的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语言艺术、脸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运用儿童能理解的幽默等。因为在他看来,教学中的表演手段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和心灵里,激起他们对掌握知识的渴望和激情。
  没有了观众的教师是失败的教师。一名好教师能够像演员一样吸引人,学生心甘情愿地追随着他。据回忆,每当老舍先生讲课,听讲的不止国文系的学生,教室里总是坐得满满的,过道上也常常坐满了人。他那精彩的“表演”,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在场的每+人。相反,完全不用手势、目光呆滞、表情冷漠、声音单调的教师则很少能够使人对他说的话感兴趣。“学者未必良师”,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它告诉我们,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教师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强权与控制、知识与地位,而是“上课有趣极了”。所以,为了让死气沉沉的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应该成为表演艺术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