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情趣 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淑彬

  [摘要]面对语文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努力实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挖掘文本素材,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本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1.品味佳句,使学生感受美。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通过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中心句,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从侧面来描写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作者描写漓江的“水”,抓住了三个特点:“静”一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一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绿”一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分别从动态、形态、色彩三方面写出了漓江水的美,感情细腻,充满诗情画意。写桂林的“山”也突出了三个特点――“奇”、“秀”、“险”,特别是“像老人,像巨象……像新生的竹笋”几个比喻句连用,把美层层推进,更显示出大自然的美。全文虽没有一个“美”字,但读后使人陶醉在美的意境之中,使学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教学时,教师如果把这些美的词句挖掘出来,那么大自然的神奇美、祖国山河的美就会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2.指导学生朗读,体味课文的感情。朗读传情,以情去读,关键在于朗读时要含情、动情。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比较、推测、想像、品尝等方式,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之情。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中,对于其中的难句“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的朗读,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中的意思,再启发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结合鲁迅先生的生活实际揣摩言外之意,学生知道了“四周黑洞洞、碰壁”的大意。朗读这句话时,便有了明确的认识,再把它换成陈述句去读,学生更容易体会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性格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对理解全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以思维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在探索中体味兴趣,在兴趣中探求学习。为此,教师要设计优化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使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绘声绘色、生动有趣。
  1.优化教学结构,以“实”促“思”。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旨在求实。只求形式追求热闹或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均与教学宗旨相驳。优化的兴趣教学要做到“四实”:教学任务实、教学重点实、教学过程厚实、教学手段朴实。
  2.优化主导作用,以“导”促“思”。课堂上,学生求知思维的积极活跃,是“主导”与“主体”作用优化的标志。教师的“导”必须善于“投石”,激疑解惑,引导学生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学习,深化理解。
  3.优化课堂提问,以“问”促“想”。教学中提问环节不可少,优化课堂提问能活跃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要做到问点准确、问法艺术、问时得当。如在讲解《草船借箭》,教师从题目入手,抓住“借”字提问:“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怎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活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改的理念冲击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在惊叹于名师挥洒自如、激情洋溢的经典课堂同时,又深为自己平淡无味的语文课感到束手无策。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习惯于在神圣的讲台上尽显其能,而无视虔诚地坐在下面显得无所事事、一副茫然样的学生,真难怪学生对我们的语文课难感兴趣。感悟名师课堂,研读课标理念,我们认为语文课堂惟有激活学生思维才是最根本、最本质的。有效的课堂首先应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课堂,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课堂。只有让学生思考着并快乐着,才能把课上到孩子心里,才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首先,着力点要准。课文中蕴含着许多创造因素,利用好这些因素,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抓住“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问学生“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呢?思维的火花一被点燃,学生就踊跃发言。
  其次是方法要活。语文教学本应是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或是读一读,或是说一说,或是画一画,或是演一演,或是比一比,或是写一写,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思维、情感的体会,又能发展语言,真培养想象和创造能力。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起来了。
  第三是给足时间。读书需要自读领悟,探究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有时间保证。如教学《小珊迪》一文后,留有时间让学生深究,结果学生提出了问题:作者去看望小珊迪,并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怎么能说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关系非常少淡泊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解决了问题。如能持之以恒,学生的读书能力就能迅速提高,思维也能得到快速发展。
  总之,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与引导。作为教师要在教法上认真探索,不断更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融进自己的情感,才能唤起学生对我们的情感认同,才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编辑/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672.htm